老去慵转极,寒来起尤迟。
睡足仰头坐,兀然无所思。
安体(ān tǐ)的意思:指心灵安定,身体健康。
彼此(bǐ cǐ)的意思:互相;相互之间
长安(cháng ān)的意思:指安定、稳定的局面或地方
朝霜(cháo shuāng)的意思:指早晨的霜,比喻事物的初现或刚开始的迹象。
得宜(dé yí)的意思:恰当合适,得当得法。
高低(gāo dī)的意思:指事物的高度和低度,也可指人的品质、能力等的高低。
各自(gè zì)的意思:各自指每个人或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状况或意见。
厚薄(hòu bó)的意思:形容人情的厚薄。
老去(lǎo qù)的意思:指人年纪渐长,年老体衰。
缅想(miǎn xiǎng)的意思:回忆、怀念过去的事物或人。
七窍(qī qiào)的意思:形容极度愤怒或悲伤,心中充满了愤怒或悲痛之情。
日照(rì zhào)的意思:阳光照射、明亮。
适性(shì xìng)的意思:根据情况和条件的变化,选择合适的方式或方法。
是非(shì fēi)的意思:指对是与非的辨别,也可指是非曲直、对错。
四肢(sì zhī)的意思:指人的手和脚,也泛指人的身体。
所思(suǒ sī)的意思:所思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某人思考问题时的状态,表示思虑周详、深思熟虑。
稳暖(wěn nuǎn)的意思:稳定而温暖。
屋檐(wū yán)的意思:指屋檐下,比喻受到保护或庇护。
无所(wú suǒ)的意思:没有任何地方
早朝(zǎo cháo)的意思:指清晨时分朝廷上朝,也泛指早晨起床。
自适(zì shì)的意思:
◎ 自适 zìshì
[self-ease] 自我舒适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寒冷的清晨缓缓起床后的自在与惬意。开篇“鸟鸣庭树上,日照屋檐时”两句,生动地勾勒出一个静谧的早晨景象,鸟儿在庭院中的树上啼叫,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屋檐上,这是一幅典型的中国古代园林生活图画。
接着,“老去慵转极,寒来起尤迟”表达了诗人因年老体衰,对寒冷天气的敏感,以及因此而延缓的起床速度。这里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但并不沉重,因为接下来的“厚薄被适性,高低枕得宜”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精心安排和享受,无论是被子的厚薄还是枕头的高低,都已达到一种舒适的平衡。
“神安体稳暖,此味何人知”则直接表达了这种生活状态下所获得的心灵与身体的双重满足。这里,“神安”指的是心神的宁静,而“体稳暖”则是对肉体温暖舒适的描述。这两句诗表明,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和感受到这种简单而深刻的生活乐趣。
“睡足仰头坐,兀然无所思”一段,继续描绘了诗人起床后的一种悠然自得的状态。这里,“睡足”意味着充分休息,“仰头坐”则是一种放松的姿态,而“兀然无所思”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烦恼、心境清净的境界。
紧接着,“如未凿七窍,若都遗四肢”两句,用了夸张的手法来形容诗人的放松与自在,仿佛连身体的五官和四肢都不再受控制,完全地释放自己融入自然之中。
最后,“缅想长安客,早朝霜满衣”一段,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对于远方游子的思念。这里的“长安客”指的是遥远的旅人,而“早朝霜满衣”则描绘了一种严寒的清晨景象,其中的“霜”是指露水凝结成冰,显示了天气的寒冷。
这首诗以其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日常生活的珍视与享受,以及对远方游子的一份淡淡思念。整体上,这是一首充满了生活智慧和哲学思考的诗作。
石门新长青龙髯,虬身宛转云光粘。
闻君爱我幽崖前,十株五株寒霜天。
越溪老僧头削雪,曾云手植当庭月。
三十年来遮火云,凉风五月生空门。
愿君栽于清涧泉,贞姿莫迓夭桃妍。
□□易开还易落,贞姿郁郁长依然。
山童懒上孤峰巅,当窗划破屏风烟。
凤麟胶尽夜如何,共叹先生剑解多。
几度吊来唯白鹤,此时乘去必青骡。
图中含景随残照,琴里流泉寄逝波。
惆怅真灵又空返,玉书谁授紫微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