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宿(bù sù)的意思:不留宿,不过夜。
徜徉(cháng yáng)的意思:指闲适自在地行走或游玩,心情舒畅,不受拘束。
洞中(dòng zhōng)的意思:指陷入困境或进退维谷的境地。
浮屠(fú tú)的意思:比喻虚幻的事物或空中楼阁。
怪底(guài dǐ)的意思:形容事物异常或反常。
何事(hé shì)的意思:表示问原因,询问事情的缘由。
日月(rì yuè)的意思:指时间的长久或长远,也可表示情感的深厚或事物的永恒。
未尝(wèi cháng)的意思:从来没有尝过,表示从未经历过某种事物或感受。
夕阳(xī yáng)的意思:夕阳是指太阳在西方下山的时候的景象,也用来比喻人的晚年或事物的衰落阶段。
仙家(xiān jiā)的意思:指仙人的家族或仙界的居住地。也用来形容人们生活得非常优雅、高尚,或者形容某个地方环境优美、令人向往。
岩窦(yán dòu)的意思:指深山中的岩石洞穴。
中日(zhōng rì)的意思:指日中天,形容事物达到最高点或最好的状态。
- 注释
- 浮屠:和尚,指僧侣。
宿桑:僧人常居于寺庙,此处指居住在桑树下。
岩窦:岩石缝隙或山洞。
徜徉:闲游,漫步。
洞中日月:形容洞穴内时间仿佛静止。
仙家:指仙境或修道者居住的地方。
夕阳:傍晚的太阳,象征着时光流逝。
- 翻译
- 为何和尚不住在桑树下,却深入岩洞中自由自在地探索。
洞中的时光仿佛从未老去,为什么仙人住处会有夕阳呢?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吕愿中所作,名为《夕阳洞》。诗中采用了鲜明的对比和深邃的意象,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追求。
"怪底浮屠不宿桑"一句,以奇异的景观开篇,"浮屠"(即佛塔)在古代中国文化中常与佛教神秘主义联系在一起,而这里却被描绘为栖息之所,但又不见桑枝,这种反常现象激发了诗人对世俗规律的质疑和超越。
"直搜岩窦意徜徉"一句,表达了诗人的探索欲望,"直搜"意味着直接而深入地探寻,而"岩窦"则是自然界中最为幽深之处。这里的"意徜徉"显示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诗人在大自然的腹地寻找着心灵的安顿。
"洞中日月未尝老"一句,通过对时间流逝的描写,传达了一个超脱尘世、永恒不变的理想。洞穴作为一种封闭而又神秘的空间,成了诗人内心世界的象征,在这里,时间似乎失去了其通常的意义。
"何事仙家有夕阳"一句,则以疑问的形式,探讨了仙界与世俗之间的关系。这不仅是对诗人所处时空的一种反思,也是对传统文化中仙界永恒美好的质询。在这里,夕阳作为时间流逝和生命有限的象征,似乎也侵入到了本应超脱尘俗的仙家之中。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时间概念的巧妙运用,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俗与超越、永恒与暂时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王顺伯秘书所藏兰亭修禊帖
永和九年暮春日,兰亭修禊群贤集。
含毫欲下意已先,媚日暄风佐摇笔。
当时一笔三百字,但说斯文感今昔。
谁知已作尤物看,流传人间天上得。
天高地远閟不示,仅许一二翻摹勒。
忽然飞上白云俱,径入昭陵陪玉骨。
识真之士已绝少,真者一去嗟难觅。
纷纷好事眼空眩,只把残碑慕真迹。
萧郎袖去明真赝,定武传来差甲乙。
如丁如爪辨形似,不丰不露分肥瘠。
人亡无复见风流,漫费精神疲得失。
临川先生天下士,古貌古心成古癖。
搜奇日富老不厌,如渴欲饮饥欲食。
有时瞥眼道傍见,倒屣迎之如不及。
牙签轴已过三万,集古录多千卷帙。
平生著意右军处,并蓄兼收一何力。
赏音本在笔墨外,何必此优而彼劣。
清波万顷浑一点,明月一轮云半入。
是中元不碍真趣,气象典刑尤历历。
知我罪我春秋乎,政尔未容言语直。
我方随群厚其嗜,门户弗彊才仅立。
几年冥搜政无那,剩欲流涎分半席。
阅公善本三四五,不觉长歌书卷侧。
羲之死矣空费公家九万笺,安得斯人写金石。
《题王顺伯秘书所藏兰亭修禊帖》【宋·袁说友】永和九年暮春日,兰亭修禊群贤集。含毫欲下意已先,媚日暄风佐摇笔。当时一笔三百字,但说斯文感今昔。谁知已作尤物看,流传人间天上得。天高地远閟不示,仅许一二翻摹勒。忽然飞上白云俱,径入昭陵陪玉骨。识真之士已绝少,真者一去嗟难觅。纷纷好事眼空眩,只把残碑慕真迹。萧郎袖去明真赝,定武传来差甲乙。如丁如爪辨形似,不丰不露分肥瘠。人亡无复见风流,漫费精神疲得失。临川先生天下士,古貌古心成古癖。搜奇日富老不厌,如渴欲饮饥欲食。有时瞥眼道傍见,倒屣迎之如不及。牙签轴已过三万,集古录多千卷帙。平生著意右军处,并蓄兼收一何力。赏音本在笔墨外,何必此优而彼劣。清波万顷浑一点,明月一轮云半入。是中元不碍真趣,气象典刑尤历历。知我罪我春秋乎,政尔未容言语直。我方随群厚其嗜,门户弗彊才仅立。几年冥搜政无那,剩欲流涎分半席。阅公善本三四五,不觉长歌书卷侧。羲之死矣空费公家九万笺,安得斯人写金石。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63467c6e55fa4290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