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床在户身难主,添恨添愁巧自深。
《促织》全文
- 鉴赏
这首《促织》由明代诗人杨宛所作,通过对促织(即蟋蟀)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生命状态与情感世界。
首句“啛啛孤韵入秋林”,以拟声词“啛啛”生动地描绘了促织在秋林中鸣叫的声音,仿佛在孤独地吟唱着属于自己的旋律,营造出一种清冷而悠远的氛围。接着,“切切幽心语夜深”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促织在深夜低语,似乎在诉说着内心深处的秘密或思念,增添了诗歌的神秘感和情感深度。
“惯不怜人成好梦,却凭好事戏相寻”,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揭示了促织与人类之间的微妙关系。它不打扰人的美梦,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展现出促织既独立又充满好奇的性格特点。
“在床在户身难主,添恨添愁巧自深”,这里诗人将促织拟人化,形象地描绘了它在人类居住环境中难以自主,反而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烦恼和愁绪,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
最后,“何不早从金笼住,傍人枕畔共哀吟”,诗人提出了一个假设,如果促织能被早早地关进金笼,或许就能与人类相伴,共同哀吟,减少对人的困扰。这一设想不仅表达了对促织命运的同情,也蕴含了对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促织》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不仅展现了促织这一小生物的独特魅力,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和谐共处美好社会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