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山行·其二》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山行所见的哀伤与自然的永恒对比。首句“西岭松楸东岭坟”,以“松楸”代指坟墓,点明了清明时节人们祭扫先人的传统习俗,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死亡的必然。接着,“丰碑华屋渐成尘”一句,通过描述昔日辉煌的墓碑和豪宅如今已化为尘土,表达了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惟有青山閒是主”则将视角转向自然,青山不语,却以其永恒的存在,成为了时间与变迁的见证者。最后,“年年插柳度游人”以“插柳”这一清明节的传统活动,象征着后人对逝者的怀念与追思,每年都有游人前来,延续着这份情感的传递。
整首诗通过对比人类的短暂与自然的永恒,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思,以及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在哀伤中蕴含着对生命价值的肯定,以及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理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水调歌头
行止岂人力,万事总由天。
燕南越北鞍马,奔走度流年。
今日芙蓉洲上,洗尽平生尘土,银汉溢清寒。
却忆旧游处,回首万山间。客无哗,君莫舞,我欲眠。
一杯到手先醉,明月为谁圆。
莫惜频开笑口,只恐便成陈迹,乐事几人全。
但愿身无恙,常对月婵娟。
水龙吟
岭头一片青山,可能埋得凌云气。
遐方异域,当年滴尽,英雄清泪。
星斗撑肠,云烟盈纸,纵横游戏。
漫人间留得,阳春白雪,千载下,无人继。
不见戟门华第。见萧萧竹枯松悴。
问谁料理,带湖烟景,瓢泉风味。
万里中原,不堪回首,人生如寄。
且临风高唱,逍遥旧曲,为先生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