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对庭树》
《对庭树》全文
明 / 李之世   形式: 古风

不见室中人,空对庭前树。

树发新葩,攀条人已故。

荒苔封旧径,犹记游行所

幽禽亦何知,两两花间语。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记游(jì yóu)的意思:记住游玩的事情或经历。

两两(liǎng liǎng)的意思:成对出现或成对进行。

攀条(pān tiáo)的意思:攀附权势或高位,以谋求利益或地位。

室中(shì zhōng)的意思:指在室内、密闭的空间中。

树发(shù fā)的意思:形容树木茂盛、长得旺盛。

行所(xíng suǒ)的意思:行所指的是人们活动的地方或领域。

亦何(yì hé)的意思:也是什么意思,表示对事物的无所谓或不在乎。

幽禽(yōu qín)的意思:幽静的鸟类,比喻隐居、不事非非的人。

中人(zhōng rén)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或某种事物中具有一定地位、能力或影响力的人。

鉴赏

这首诗以“对庭树”为题,通过描绘庭院中的一棵树,寄托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诗中的“室中人”象征着已故的亲人,而“庭前树”则成为了诗人情感抒发的对象。诗人通过对树的描写,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首句“不见室中人,空对庭前树”,开门见山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思。在失去亲人的背景下,面对眼前的树木,诗人只能以树为伴,这种对比强烈地突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人在面对生命消逝时的无力感。

接着,“庭树发新葩,攀条人已故”两句,诗人由树的新生转而回忆起逝者生前的场景。树开花象征着生命的延续,而“攀条人已故”则暗示了曾经与树相关的那个人已经不在,这种对比引发了对生命短暂和逝去的感慨。

“荒苔封旧径,犹记游行所”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荒芜的苔藓覆盖了曾经的路径,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痕迹已被时间遗忘,但诗人依然记得与逝者共同走过的路,这种记忆的留存成为了一种慰藉。

最后,“幽禽亦何知,两两花间语”以鸟儿的对话作为结尾,既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隐含了对生命循环的理解。鸟儿或许并不理解人类的情感,它们在花间自由地交谈,似乎在提醒人们,生命虽短,但总有新的开始,正如这树上的花朵,总能带来生机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以及对自然永恒循环的感悟。

作者介绍

李之世
朝代:明

李之世,字长度,号鹤汀。新会东亭人。以麟子。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举人。晚年始就琼山教谕,迁池州府推官。未几移疾罢归。著作极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游》、《南归》、《雪航》、《家园》、《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诸集。
猜你喜欢

阿子歌九绝有序·其三

汝母生邻死,安能向汝持。

祇今衣裼在,空使血痕吹。

(0)

又讯宋尔孚

正当柳色风吹,独畏荷光雨移。

璞雅犹堪日注,玉骚几向秋悲。

(0)

赏川茶花得行字四首

一枝红艳最分明,百朵飞华欲共荣。

种自峨眉传远色,光迎羯鼓动春情。

嗟君有赋梅何在,念尔为玄草未成。

且向芳菲同一醉,名花笔下易流声。

(0)

舟滞大通得同使宋今础书知至广济相需多日

经时予跂日心忉,一苇难航自郁陶。

无那三秋销客路,遥知九辨入君骚。

登山临水方悲远,暮雨朝云复赋高。

我亦离歌归楚调,安知清响发江涛。

(0)

以仲冬月转本司副郎自述

一官仍典属,三载见咸宾。

斯亦观生进,即于与客频。

知名宁远域,束带是皇臣。

聊幸当重译,长应备舌人。

(0)

乙亥北征至分关却望

出门山导客,及此与云深。

俯视苍茫接,遥看碧落沉。

岐峰迷别绪,洄涧落乡心。

万里伤魂处,离初泪不禁。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孟浩然 陶益 赵佶 王昌龄 张栻 郑刚中 陈谟 戴良 张羽 王建 蔡襄 唐顺之 刘鹗 陈傅良 杜荀鹤 李光 陶渊明 黄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