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此诗描绘了深夜里三位友人在亭中畅谈经书的情景,氛围显得既宁静又充满学问的韵味。"三子从容侍一亭",三人举止优雅,不急不躁地陪伴在亭中,营造出一种和谐而深沉的氛围。"夜深灯火共谈经",夜色已深,灯火微明,他们仍在热烈地讨论着经书的内容,可见其对学问的热爱与执着。
接着,诗人以"因君却愧蒿庵意,曾许春风点瑟声"两句,表达了自己对友人丁仁夫的敬佩之情。"蒿庵意"可能是指丁仁夫对学问的追求或某种独特见解,而"春风点瑟声"则比喻丁仁夫的学问如春风般温暖,能触动人心,给予人启发。诗人通过这两句,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也流露出对自己未能达到同样境界的自谦之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深夜里友人间的深厚情谊和对学问的共同追求,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大水叹五首·其五
吾皇仁如天,湛恩垂涣汗。
旧税与新租,全蠲岂惟半。
小民一岁间,县门踪迹断。
奈何奉行者,天语敢轻玩。
公然肆追呼,不顾人愁叹。
况此遭凶荒,岂能免逋窜。
长歌《舂陵行》,千载思浪漫。
元结称浪叟,亦称漫叟,《舂陵行》,
簇蚕词
麦风细,蚕眠地。桑叶残,蚕上山。
蚕房渐觉侵微暑,乍暄还暖愁煞汝。
朝热熏笼夜点灯,窃脂驱雀猫捕鼠。
一日茸茸粉絮结,两日堆堆白于雪。
三日团团论斗盛,小妇量来大妇称。
缲出新丝付机杼,织成十样花纹绫。
君不见茧税年年充国课,浴蚕娘子常衣布。
寄居虫
人生如瓜牛,长负躯壳累。
何况外缘假,妄思得久寄。
兹物生海壖,乃具周身智。
常共水族游,爱此一螺翠。
延缘遂迁入,宛转据其内。
腥涎吐清波,微风纳凉吹。
扬鬐遇钓师,触急辄惊避。
两两收霜钳,虚中得静閟。
晏然称寓公,久亦渐忘伪。
如以物附物,是一即非二。
而我辞乡国,岁岁困旅次。
结屋少定踪,对之发深喟。
暇或笺虫鱼,为汝别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