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报书(bào shū)的意思:指报告、呈报上级。
草图(cǎo tú)的意思:指初步的、简略的图样或计划。
大夫(dài fu)的意思:指医生或医学专家。
单于(chán yú)的意思:指匈奴的首领,也用来形容权势极大的人。
棼乱(fén luàn)的意思:指事物杂乱无章,秩序混乱。
华离(huá lí)的意思:指人才离散、分散。
纪甗(jì yǎn)的意思:指按照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记录、记载。
藉口(jiè kǒu)的意思:借口;找借口
荆榛(jīng zhēn)的意思:指荒芜荆棘丛生的地方,也用来比喻困难险阻的环境或情况。
空拳(kōng quán)的意思:空着手,没有拳头,指没有武器或力量。
蔓草(màn cǎo)的意思:指无法控制、无法根除的问题或隐患。
岂徒(qǐ tú)的意思:不仅仅是
迁延(qiān yán)的意思:拖延、耽搁
威弧(wēi hú)的意思:形容威力强大,威势凌人。
曜威(yào wēi)的意思:光辉照耀,威严显赫。
早已(zǎo yǐ)的意思:早已表示某个动作或状态在过去就已经完成或存在。
五单于(wǔ chán yú)的意思:指五个单于合力的意思,也用来形容多方合作、众志成城。
-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遵宪所作的《四用前韵(其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与对未来的忧虑。
首句“聚语踦闾二大夫”,以“聚语”描绘了群臣集议的场景,“踦闾”则暗示了大臣们在宫门外的急切等待,形象地展现了决策的紧迫性。接着“报书未服五单于”,通过“报书”和“五单于”的典故,隐喻了国家面临的复杂外交局面和内部治理的挑战。
“华离倘免分瓜苦,棼乱难迟蔓草图。”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分裂、纷乱可能带来的苦难的担忧。“华离”可能暗指国家的分裂,“分瓜苦”比喻分裂带来的痛苦,“棼乱”形容局势的混乱,“蔓草图”则是对局势失控的担忧。诗人希望国家能够避免这样的悲剧。
“藉口岂徒徵纪甗,空拳尚欲曜威弧。”这两句则表达了对战争和武力的批判。诗人认为,借由战争或武力解决问题只是表面的解决,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导致更大的灾难。这里的“徵纪甗”可能是指征伐或记录历史的器具,而“空拳”和“威弧”则分别代表空手和弓箭,象征着武力的无效。
最后,“祷天莫作迁延役,早已荆榛万骨枯。”诗人呼吁上天不要让拖延成为国家的罪孽,因为时间的流逝已经导致了无数生命的消逝,荆棘丛生,满目疮痍。这句话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和平与及时行动的渴望,以及对生命价值的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和对未来局势的忧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责任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