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水背山地,延清致爽居。
爱僧非佞佛,酌酒且论书。
树态生风后,峰容濯雨馀。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雅致的生活场景,诗人身处面水背山的居所,追求清幽与宁静。首句“面水背山地,延清致爽居”点明了环境的清幽与高远,仿佛远离尘嚣,独享自然之美的意境。接着,“爱僧非佞佛,酌酒且论书”两句,展现了诗人对僧侣的尊敬而非谄媚于佛,以及在饮酒之际与友人探讨书籍的雅趣,体现了其精神世界的丰富与高洁。
“树态生风后,峰容濯雨馀”描绘了风吹过树木,留下轻盈的姿态;雨后山峰,更显出其洗尽铅华的清丽。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然。
最后,“维摩逢覆釜,得意两如如”引用了佛教中维摩诘菩萨的故事,以覆釜比喻生活的困境或挑战,表达了即使面对困难也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满足,达到“得意两如如”的境界,即无论顺境逆境,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自在。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人物活动及内心状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追求的精神世界——和谐、超脱与内心的平和。
翠华东南来,奎聚属吴域。
分王百馀年,灵光赫天德。
龙文发南源,圆书粲东壁。
谁折天罅开,猝忽正气泄。
剖藏发金匮,抉蕴破石室。
签怕逐汗牛,至珍去遐绝。
我欲然藜人,四库亦赤立。
细人慕所爱,但嗟珠玉翼。
君子为道谋,惟忧孔孟北。
风气日已趋,南强变金革。
周礼吾能言,欲徵恐无籍。
落落星向晨,后生当努力。
无屋住僧庐,无菜挑野草。
野草风味长,僧庐人迹少。
剥剥谁扣扃,访予事幽讨。
钱唐有骚翁,自号翠谷老。
疋马游南墙,要伴松竹好。
遐思到山人,迂寻出诗稿。
诗无怨苦吟,扫退郊与岛。
胸次鲍明远,笔下王逸少。
我观阴与阳,禅代何时了。
不能为鲁连,尚可作商皓。
长歌黍离篇,酹酒问旻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