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悬垂树迥,磴断杂云还。
信美非尘世,虚疑隔化天。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探访山中寺庙的宁静与超凡脱俗之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山间景色的幽静与神秘。
“晓色寻山胜”,开篇点题,晨光初照,诗人踏上寻访山中寺庙的旅程,暗示着一种超越日常的探索精神。“幽怡只此偏”,进一步强调了这份宁静与愉悦只在偏远之地才能体验到,隐含着对尘世喧嚣的逃避和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岩悬垂树迥,磴断杂云还。”这两句描绘了山中独特的自然景观。岩石高耸,树木倒悬,展现出一种峭拔的美;山路被杂云遮掩,时隐时现,营造出一种飘渺的氛围。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坚硬的岩石与柔韧的树木、稳定的山路与变幻的云雾相结合,展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动态美。
“信美非尘世,虚疑隔化天。”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深刻感受。他认为这美景并非人间所有,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远离了世俗的纷扰,充满了神秘与超脱。这里的“化天”可能指的是仙境或理想中的天堂,强调了这种美的不凡与神圣。
“群峰行欲堕,旷邈识孤骞。”最后两句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景图。群山似乎在移动,仿佛要坠落一般,展现出山势的雄伟与壮观。同时,“旷邈”和“孤骞”则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广阔视野,以及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是一首富有哲思与美感的佳作。
廨舍如僧舍,官曹似马曹。
头巾终日岸,手板或时操。
峻坂双丸,隙驹过处全无影。
乍帘外,雪云黯澹,霜风凄紧。
草草年光行欲暮,迢迢尘梦呼难醒。
算圆浑,著甚恁般忙,无凭准。今古事,闲中省。
真幻想,空中领。只浮沤,起灭去来无定。
小住十洲清净宅,安眠一觉华胥枕。
问前身,何处托行踪,蓬莱顶。
一夜风威,灯晕疏窗微照。云母屏风,护罗帏寒峭。
黄花影里,数尽更筹多少。新愁旧闷,竟难忘了。
多病何堪,纷绪乱萦怀抱。茶铛药裹,扬轻烟香杳。
棱棱瘦骨,顾影翻然成笑。游仙有梦,也成颠倒。
瘦影横斜,暗香浮动,岭头南北皑皑。
冷蕊疏枝,不消春色同回。
啾嘈翠羽,参横斗落,依然月观风台。
怪扬州树底何郎,洛下徘徊。
佳人世外争先笑,便凌寒耐冻,早早安排。
橘绿橙黄,唯君不受尘埃。
海棠待聘非时节,把冰姿、独立苍苔。
怕师雄梦觉罗浮,不信花开。
昔人多事,把今日、名以佳名重九。
青女连宵渲染作,浅碧深黄林薮。
杰阁千寻,长江一泻,瓜步晴如豆。
帆樯飞下,夕阳还系堤柳。
休问高会龙山,参军同幕府,其人存否。
古往今来属我侪,复共天涯杯酒。
目闼飞鸿,诗成戏马,莫放持螯手。
远公微笑,醉中应恕狂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