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燕》全文
- 鉴赏
这首诗《咏燕》由清代诗人王润生所作,通过燕子与人的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亲情责任的深刻感慨。
首句“今年燕即去年燕”,以燕子的不变映衬出时间的流转。燕子每年都会回到同一处筑巢,仿佛它们的记忆中没有遗忘任何细节,而人类却在岁月的更迭中不断变化。这句诗巧妙地运用了自然界的恒常与人类生活的变迁之间的对比,引出了下文对人事变化的感慨。
第二句“今岁人非去岁人”,直接点明了这种变化。这里的“人”不仅指具体的某个人,也泛指所有经历时间洗礼的人类。它强调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都不可避免地经历了成长、衰老乃至消逝的过程。这种变化是如此普遍,以至于连诗人自己也不得不面对“今岁人非去岁人”的现实。
接下来,“惭愧孤儿年十七,虚糜修脯累慈亲。”这两句诗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以一个十七岁的孤儿为例,描绘了一个因失去双亲而独自承担生活重担的孩子的形象。这个孩子虽然年轻,却不得不承受生活的艰辛,其背后是父母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孤儿的同情,同时也反思了作为成年人应当承担的家庭责任和社会义务。通过这一形象,诗人提醒人们珍惜家庭、感恩父母,并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
整首诗通过燕子的永恒与人的变化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循环之美,又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中关于成长、责任与亲情的复杂情感。诗人在赞美自然的同时,也提出了对人性和社会伦理的思考,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哲理性和人文关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