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遍满(biàn mǎn)的意思:遍满表示充满、遍及或覆盖全面的意思。
蟾影(chán yǐng)的意思:蟾影指的是月亮的倒影。比喻事物的形象或表面现象。
大时(dà shí)的意思:指大的时候,形容某个时期或某个时刻非常庞大、重要或强大。
短长(duǎn cháng)的意思:形容事物长度短或长。
方圆(fāng yuán)的意思:指范围、界限之内。
佛性(fó xìng)的意思:佛性是指人们内在的慈悲、智慧和平静的本性,也是追求解脱和觉悟的精神境界。
高低(gāo dī)的意思:指事物的高度和低度,也可指人的品质、能力等的高低。
寒泉(hán quán)的意思:指冷清、寂寞无人的景象或境况。
毫分(háo fēn)的意思:形容极微小的数量或程度。
三千(sān qiān)的意思:形容非常多,数量巨大。
深浅(shēn qiǎn)的意思:指事物的程度、程度的深浅。
亭亭(tíng tíng)的意思:形容婀娜多姿、姿态优美的样子
一月(yī yuè)的意思:指时间很短暂,转眼即逝。
约信(yuē xìn)的意思:约定的信号或消息。
诸方(zhū fāng)的意思:各个方面、各方人士
-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张伯端的作品,名为《西江月·十二首》(其三)。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融合了佛教思想和自然景观描写,展示了一种超脱世俗、与大自在境界相通的精神状态。
“我性入诸佛性,诸方佛性皆然。”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中“性”概念的深刻理解,“我性”指个人的本性,与宇宙万物、本质相同。这里通过“诸佛性”的普遍性,强调了一种超越个人、融入更大真理的境界。
“亭亭蟾影照寒泉。” 这句运用了生动的意象,描绘出一幅幽静的山谷夜景。蟾蜍(蟾蟹之类)在古诗中常作为月下小动物形象出现,这里与“亭亭”相呼应,营造了一种宁谧、清冷的氛围。
“一月千潭普现。” 这句则是对自然景观的高度概括。一个明亮的月亮在山谷间折射成千万个光点,象征着宇宙之广大与本质之统一。
“小则毫分莫识,大时遍满三千。” 这两句通过对比大小、深浅的不同维度来表达一种境界。无论是细微到难以辨认的“毫分”,还是宏大到充盈于宇宙的“三千”,都无法完全把握这种超验的存在方式。
“高低不约信方圆。” 这句诗强调了这种境界对任何形式、大小、高低都不作出约束,它既包容又超越一切。
“说甚短长深浅。” 最后一句,诗人似乎在自嘲自己的语言局限,即便是通过上述的描写,也无法完全表达这种体验的深度与广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示了张伯端对自然美、佛教思想的独特感悟,以及他对宇宙本质与个人境界统一的哲学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凤凰山泉石胜绝去城无几里而前此未有知者偶因休吏与文中良器二士访寻得瑰奇卓绝之观于荆棘草莽间相顾大笑因崇基趾筑亭榭疏泉甃池为登临啸咏之地九月二十五日游陟归夜作小诗十首·其二
浑浑泉源泻一溪,碧涟方沼烛须眉。
便须牵率诸君贺,却向山中得凤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