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令惠及生民远,须道仁同此水深。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题 晋 祠 宋 /汪 藻 一 脉 泉 随 天 地 老 ,悠 然 洗 尽 半 生 心 ,欲 令 惠 及 生 民 远 ,须 道 仁 同 此 水 深 。圣 母 慈 灵 昭 住 古 ,高 题 崇 号 重 来 今 ,登 祠 拜 罢 秋 无 际 ,目 极 西 城 万 亩 阴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拜罢(bài bà)的意思: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推崇或赞许,并以此结束自己的发言或行动。
半生(bàn shēng)的意思:指人生的一半时间,比喻经历或经验丰富。
崇号(chóng hào)的意思:指人们对某种声音或乐器的喜爱和推崇。
来今(lái jīn)的意思: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或程度。
灵昭(líng zhāo)的意思:灵巧敏捷,机智聪明。
目极(mù jí)的意思:指眼睛的瞳孔极小,形容目光极为集中或专注。
母慈(mǔ cí)的意思:形容母亲的慈爱和关怀。
圣母(shèng mǔ)的意思:指极为慈善、善良、仁慈的女性。
生心(shēng xīn)的意思:指人心生出欲望,动了贪婪之心。
生民(shēng mín)的意思:指民众,人民。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往古(wǎng gǔ)的意思:指过去的时代或历史时期。
无际(wú jì)的意思:没有边界,没有尽头
一脉(yī mài)的意思:指一脉相承,血脉相连的关系。
悠然(yōu rán)的意思:悠然指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样子,形容心情舒畅、无所牵挂。
重来(chóng lái)的意思:重新开始,重新尝试
- 注释
- 一脉:形容泉水连绵不断。
悠然:形容心境平静。
生民:指百姓。
仁同此水深:比喻仁德深厚如泉水。
昭往古:显扬于古代历史。
崇号:尊贵的称号。
登祠:进入祠堂。
万亩阴:形容大片阴凉之地。
- 翻译
- 一条泉水伴随着天地一同古老,悠闲地洗净了我半生的忧虑。
想要让恩泽流传给百姓长远,必须明白仁德如同这泉水般深远。
圣母的慈祥精神自古流传,今日再次赋予尊崇的称号。
在祠堂礼拜完毕后,秋天的景色无边无际,目光所及之处尽是西城万顷的阴凉。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开篇“一脉泉随天地老,悠然洗尽半生心”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生命长河的感悟,以及通过泉水洗净内心的愿望。这里的“一脉泉”象征着永恒不变的自然力量,而“洗尽半生心”则是诗人希望将尘世的烦恼与杂念一扫而空,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清洁和宁静。
接着,“欲令惠及生民远,须道仁同此水深”两句表明了诗人的博大胸怀,他希望自己的善行能够惠及众人,并且这种善行的深度要像泉水一样深不可测。这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追求,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和谐与道德理想的向往。
“圣母慈灵昭往古,高题崇号重来今”两句,诗人通过对古代圣母形象的颂扬,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传统的尊崇,以及希望这种精神能够在现实中得到弘扬和发扬。这里的“圣母慈灵”可能指的是某种神圣母亲的形象,而“高题崇号重来今”则是诗人对于这种美德的追求和传承。
最后,“登祠拜罢秋无际,目极西城万亩阴”两句,描绘了诗人参拜完毕,站在高处眺望所见之景象。这里的“秋无际”给人一种时间静止、边际模糊的感觉,而“目极西城万亩阴”则是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的艺术功力和情感体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泉水、善行、古代圣母形象以及自然景观的描写,构建了一种超越凡尘、回归自然与精神本真的意境。诗人在其中寄寓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情感丰富且意蕴深长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陈文忠公挽诗
韬庵功名士,文字兴不浅。
少年负盛望,腾跃至贵显。
中间忽垂翼,在野久偃蹇。
六十方还朝,乃复丁国变。
仓皇作遗老,耄及志未展。
一生若三世,老眼差自遣。
石交惟黄斋,极意为论辩。
何至抑忍堪,相轻似微褊。
其诗必可传,五言晚尤善。
和章兼细楷,重叠盈箧衍。
衔悲检残墨,驹隙馀一泫。
唐元素属题吴攘之小像
安吴矜其书,自诡已入圣。
攘之实高弟,孔颜隐相命。
此图名如愚,不违意可并。
一时号复古,秘诀擅拨灯。
援碑强入帖,惝况说难罄。
吾观古书体,风气各自胜。
学之得形似,要亦近其性。
谁能受束缚,一一待指證。
不如尽扫去,纵笔且乘兴。
何须凿妍丑,今日我为政。
赵尧生侍御属题唐人写金光明经
袖中有谏书,不顾上怒喜。
直声虽如雷,贪墨殊未止。
史鱼事无道,伯玉耻君子。
心肠一木石,面目安能改?
缘何独佞佛,正坐文字美。
结习不易除,觉痒因有技。
以经名其室,意特重唐楷。
谁能白世尊,何以置此士?
欲识坚牢神,现身祇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