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北山(běi shān)的意思:北山指的是北方山岭,比喻高山或偏僻的地方。
变化(biàn huà)的意思:形容事物变化多端,多种多样。
常类(cháng lèi)的意思:
指一般的物或人。 汉 王充 《论衡·讲瑞》:“且瑞物皆起和气而生,生於常类之中,而有诡异之性,则为瑞矣。”《后汉书·郦炎传》:“贤愚岂常类,禀性在清浊。”
从龙(cóng lóng)的意思:指一个人离开原有的势力、背叛原来的朋友,投靠更有权势的人。
飞扬(fēi yáng)的意思:形容充满自信、精神饱满、气势磅礴的样子。
高望(gāo wàng)的意思:指对某人或某事物的期望很高。
何曾(hé zēng)的意思:表示事物已经过去,不再存在或不再发生。
乐天(lè tiān)的意思:形容人心态开朗,乐观向上,不为外界困扰所动。
南山(nán shān)的意思:指的是南方的山,也可泛指高山。
凭高(píng gāo)的意思:凭借高处的优势或高位的权力来支配或控制他人。
鄱阳(pó yáng)的意思:
(1).地名。 春秋 楚 番 邑, 秦 置 番县 , 汉 改 鄱阳县 。今改 波阳县 ,在 江西省 东北部。《史记·楚世家》“ 吴 復伐 楚 ,取 番 ” 张守节 正义引 唐 李泰 《括地志》:“ 饶州 鄱阳县 , 春秋 时为 楚 东境, 秦 为 番县 ,属 九江郡 。 汉 为 鄱阳县 也。”《文选·左思<吴都赋>》:“ 鄱阳 暴謔,中酒而作。” 刘逵 注:“ 鄱阳 人俗性暴急。” 明 李梦阳 《豆莝行》:“ 鄱阳 十日路断截, 庐山 百姓啼寒饿。”
(2).指 鄱阳湖 。 明 徐祯卿 《彭蠡》诗:“茫茫 彭 蠡 口,隐隐 鄱阳 岑。”千重(qiān zhòng)的意思:指层层叠叠,重重叠叠的意思。
色飞(sè fēi)的意思:形容色彩鲜艳、绚丽夺目。
时变(shí biàn)的意思:指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无色(wú sè)的意思:没有颜色,指事物没有色彩。
有时(yǒu shí)的意思:偶尔;间或;有时候
云气(yún qì)的意思:云气是指云彩的形态和气象变化,也用来比喻人们的言行举止。
中道(zhōng dào)的意思:指在两个极端之间寻求平衡和妥协的做法。
-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凌云翰的《钱塘十咏·其六·两峰白云》描绘了一幅山水之间的生动画面。首句“南山雪接北山松”,以雪山与青松相接,展现了江南冬季特有的景色,雪与松的对比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次句“云气何曾离两峰”,强调了云雾缭绕在两座山峰之间,如同它们的亲密伴侣,永不分离。
第三句“无色飞扬常类鹤”,运用比喻,将白云比作仙鹤,轻盈飘逸,增添了神秘和超凡的意象。最后一句“有时变化忽从龙”,进一步扩展想象,云朵变幻莫测,仿佛化身为腾跃的龙,富有动态美和神话色彩。
诗人通过这两峰间的白云,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超然境界的向往。最后两句“乐天偶向诗中道,弘景还于岭上逢”,借用了白居易和陶弘景两位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自己在诗歌中寻觅自然之乐,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憧憬。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将山水、云雾与人的感情巧妙融合,展现出元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县尹相公平寇策勋赋诗为颂
国步艰难际,边陲俊杰生。
将门馀旧泽,相阀蔼新声。
骐骥驽骀屈,鹍鹏羽翼成。
将军年尚少,令尹职先荣。
溪北甘棠树,江东细柳营。
循行及野邑,团练合农兵。
南徼惊尘起,西林杀气横。
霜袍当自表,云阵每孤征。
士畏条侯令,民知司马名。
指挥秋色动,谈笑瘴氛清。
落日喧笳鼓,西风捲旆旌。
归舟无薏苡,吟担有黄精。
保障安黎庶,勋庸答圣明。
愿言崇令德,佳谶叶承平。
徐梅所知司席上以榴花命题分得万字
栾巴饮酒空中噀,屏翳疾驱回禄遁。
火鸟无数西南飞,化作榴花赤光喷。
南风五月庭院凉,满地云阴覆烟蔓。
眼明见此珊瑚枝,犹信群芳未荒顿。
猩红绡巾晓初蹙,血色罗裙春未褪。
芙蓉开迟不复怨,海棠香减宁无恨。
谩怜地僻车马稀,空叹春归蜂蝶困。
人生有花且对酒,一举金觞须百劝。
移根当得乘槎骞,作诗喜有梅花逊。
君看上苑芳菲时,红紫东风自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