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拜陵(bài líng)的意思:表示对已故的人表示敬意或悼念。
大义(dà yì)的意思:指追求正义、公正的行为和精神。
都大(dōu dà)的意思:指各种事物都很大,或者形容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奉表(fèng biǎo)的意思:指将自己的意见或请求通过上级或有权势的人转达出去。
江东(jiāng dōng)的意思:指东方地区或者东方人民。
陵园(líng yuán)的意思:陵园指的是皇帝的陵墓和陵园的总称,也可以泛指其他重要人物的陵墓和陵园。
洛水(luò shuǐ)的意思:洛水是指洛阳的河流,引申为洛阳的风景和文化。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美丽的风景或富有文化底蕴的地方。
暮年(mù nián)的意思:指人到了晚年阶段。
年终(nián zhōng)的意思:指一年结束的时候或最后的时候。
迁都(qiān dū)的意思:迁移首都或行政中心
纵使(zòng shǐ)的意思:即使,尽管
作贼(zuò zéi)的意思:指行为不端,行为不义的人。
-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至近代初年的学者王国维所作的《读史二十首》中的第十四首。诗人以洛水边凭吊历史遗迹为背景,表达了对古代政治决策的深思。"北临洛水拜陵园"描绘了诗人面对洛阳一带的历史遗迹,可能是指东汉光武帝的陵寝,暗示着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反思。
"奉表迁都大义存"暗指东汉末年董卓废少帝,自立为帝,后又欲迁都长安之事。这里的"大义"可能指的是维护国家稳定和正义的道义原则。诗人认为,即使董卓晚年行为不端,如"纵使暮年终作贼",但他当初迁都之举仍含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最后一句"江东那更有桓温",引用的是晋代名将桓温的故事。桓温曾有志于恢复中原,诗人借此表达,即使像董卓这样的权臣,也期望能有像桓温这样的人物来扭转乾坤,暗示对英雄人物的期待和对时局的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寓言式地探讨了权力与道义、个人行为与历史影响之间的复杂关系,体现了王国维深厚的史学素养和独特的文学见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次韵签判丈立春日长句
未说麦黄如病人,可堪梅落似残春。
休论北客惊相叹,试问南公见一新。
谓恐齐民罹疠疫,又言汉诏发深淳。
从兹度日能无事,频与传诗慰此贫。
次韵欧阳全真过玉山见寄
祇道欧阳子,行飞入道山。
报来犹佐幕,书至得开颜。
过我不相见,底忙成往还。
未知重回日,端复几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