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窗耿清灯,秋虫入虚听。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僧侣静坐时的宁静氛围,通过细腻的感官体验,展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和对自然之美的感悟。
首句“僧窗耿清灯”,以“耿”字生动地描绘了清灯在僧房中明亮而孤独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接着,“秋虫入虚听”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秋夜的虫鸣与清灯相映成趣,增添了季节的特色和生命的气息。
“风收松声回”一句,将自然界的声响与内心的平静联系起来,暗示了风过之后,松林的低语仿佛也归于宁静,与人的思绪一同沉寂。这种由外及内的转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敏感观察和心灵深处的探索。
“夜息人籁定”则直接点明了夜晚的寂静,不仅是外界声音的消失,更是人心的平静。这里的人籁,既指自然界的声音,也暗喻了人类活动的痕迹,强调了在夜深人静之时,一切喧嚣都归于沉寂的状态。
接下来的“清明养我神,湛寂见我性”两句,是全诗的核心思想。诗人认为,在清明的夜晚,内心的清明可以滋养精神,而深入的寂静则能揭示本性的真谛。这不仅仅是对外在环境的描述,更是一种对内在精神世界的深刻反思和追求。
最后,“万有虽自然,唯乐独也正”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宇宙万物的自然规律的理解,以及在其中寻找快乐和正直的价值观。这里的“乐”不仅指感官上的愉悦,更包含了心灵的满足和平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积极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内心世界以及人生价值的独特见解,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采明珠
小院空,雨过炎收,阶下双梧弄影。
坠片石榴红,衬绿菭芳径。轣辘牵金井。
动离怀、黯黯凝思,自拭泪痕,拟问何时,罗帱翠被重整。
更漏永。关河迥。怎独耐孤冷。风不定。
槭槭撼窗,远砧相应。机杼催愁醒。
乱死萦、懒织回文,剩欲忏除绮语,茶消香掩,又成閒病。
玲珑四犯
莺老春残,渐暗绿阴阴,飞絮零乱。
露浥花梢,长似泪痕珠泫。
难忘醉里欢情,就臂拥语低声颤。
乍望中、物象都换。唯有晚云堆怨。
画图重展崔徽面。蠹纹侵、旧装绫绢。
钗分镜掩伤心极,微谶知难免。
休恨异域路遥,记赠我、芳兰一剪。
向去时约定,归有日,同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