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夏 日 宿 灵 岩 寺 宗 公 院 唐 /罗 邺 寺 入 千 岩 石 路 长 ,孤 吟 一 宿 远 公 房 。卧 听 半 夜 杉 坛 雨 ,转 觉 中 峰 枕 簟 凉 。花 界 已 无 悲 喜 念 ,尘 襟 自 足 是 非 妨 。他 年 纵 使 重 来 此 ,息 得 心 猿 鬓 已 霜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半夜(bàn yè)的意思:指夜间的深夜时分。
悲喜(bēi xǐ)的意思:悲喜意味着悲伤和喜悦并存,既有悲伤的情感,也有喜悦的情感。
尘襟(chén jīn)的意思:指衣襟上沾满尘土,形容人身上或物品上沾染了尘土,比喻人的品德受到玷污或事物受到破坏。
得心(dé xīn)的意思:指心意相通,彼此理解、合作默契。
公房(gōng fáng)的意思:指官方提供的住房或公共住房。
孤吟(gū yín)的意思:独自吟咏,形容孤独寂寞。
花界(huā jiè)的意思:指花草树木的世界,也可引申为美丽的花园或景观。
路长(lù cháng)的意思:指路途遥远,比喻事情的发展需要时间和耐心。
是非(shì fēi)的意思:指对是与非的辨别,也可指是非曲直、对错。
他年(tā nián)的意思:他年指的是将来的某一年,一般用来表示将来的某个时刻或某个年份。
心猿(xīn yuán)的意思:指人的心思狡猾、犹如猿猴一般难以捉摸。
岩石(yán shí)的意思:指坚固、稳定的事物或人。
一宿(yī xiǔ)的意思:指一晚上、一夜的时间。
远公(yuǎn gōng)的意思:指离家远行的人。
枕簟(zhěn diàn)的意思:枕头和席子,指睡觉时的床上用品。也用来形容舒适的睡眠环境。
重来(chóng lái)的意思:重新开始,重新尝试
自足(zì zú)的意思:指自己满足于现状,不再追求更多的东西。
纵使(zòng shǐ)的意思:即使,尽管
- 注释
- 寺:寺庙。
入:进入。
千岩石路:千岩万壑的小路。
长:漫长。
孤吟:独自吟唱。
远公房:远离尘世的僧房。
卧听:躺着聆听。
杉坛雨:杉木坛上的雨声。
转觉:渐渐感到。
中峰:山中的高峰。
枕簟:枕席。
花界:花的世界。
悲喜念:悲喜的情绪。
尘襟:世俗的心情。
是非妨:是非的困扰。
他年:将来。
纵使:即使。
重来:再次来到。
此:这里。
息得:能够。
心猿:比喻难以平静的心。
鬓已霜:鬓发已斑白。
- 翻译
- 寺庙深入千岩之中,石路漫长,我独自在远方公房过夜。
躺下听深夜杉木坛上的雨声,渐渐感到中峰的枕席也变得清凉。
花的世界已经没有了悲喜之念,世俗的心境自然不会被是非困扰。
将来即使再回到这里,恐怕心依旧烦乱,而鬓发早已斑白。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一个夏日于千岩石路深处的灵岩寺中,独自一人宿于宗公院的情景。诗人以孤吟一宿远公房开篇,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与世隔绝的心境。
接着,“卧听半夜杉坛雨”、“转觉中峰枕簟凉”两句,通过对夜雨声响和山间清凉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的宁静与享受。雨声和清凉不仅是自然界的声音和感觉,也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洗涤和净化。
“花界已无悲喜念”一句,表明诗人已经超越了世间的悲欢离合,对于花开花落、红尘纷扰都不再有所挂念。"尘襟自足是非妨"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超然的心态,即使身处尘世,也能做到心如止水,自得其乐。
最后,“他年纵使重来此,息得心猿鬓已霜”两句,诗人表达了一种对未来再次来临的淡定,以及对自己岁月流转、头发斑白的接受。这里的“心猿”指的是内心的宁静和平和,而“鬓已霜”则是对时光流逝的一种无奈的接受。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在灵岩寺中的一夜宿泊,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心境。它不仅描绘了一个夏日的宁静夜晚,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平和与宁静。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渔樵问答歌
渔翁舟泊东海边,樵夫家住西山里。
两人活计山水中,东西路隔万千里。
忽然一日来相逢,满头短发皆蓬松。
盘桓坐到日灼午,互相话说情何浓。
一云深山有大木,中有猛虎吃人肉。
不如平原采短薪,无虑无忧更无辱。
一云江水有巨鳞,滔天波浪惊刹人。
不如芦花水清浅,波涛不作无怨心。
吾今与汝要知止,凡事中间要谨始。
生意宜从稳处求,莫入高山与深水。
夜感自遣
夜学晓未休,苦吟神鬼愁。
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雠。
死辱片时痛,生辱长年羞。
清桂无直枝,碧江思旧游。
邻女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莲。
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有感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