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怀元美》
《怀元美》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琅琊山上越王台秋色高临海色开。

向中看落日,浮云万里为君来。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浮云(fú yún)的意思:比喻虚幻、不真实的事物或情感。

海色(hǎi sè)的意思:指海洋的颜色,形容海水的颜色美丽而深邃。

看落(kàn luò)的意思:观察不到,看不见。

琅琊(láng yá)的意思:琅琊是一个地名,意为美好的地方。在成语中,琅琊常用来形容气势恢宏、壮丽美好的景象。

临海(lín hǎi)的意思:指靠近海边。

落日(luò rì)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天色暗下来,也用来比喻人或事物的衰落、结束。

秋色(qiū sè)的意思:指秋天的景色,也表示人生的晚年。

王台(wáng tái)的意思:指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地位或职位。

向中(xiàng zhōng)的意思:指向着中心或中央。

中原(zhōng yuán)的意思:指中国北方地区的中心,也泛指中心地带。

越王台(yuè wáng tái)的意思:指的是高居而俯瞰,形容地势高峻、视野开阔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怀元美》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通过琅琊山上的越王台,描绘了一幅秋色高远、海色开阔的壮丽景象。首句“琅琊山上越王台”点明地点,琅琊山位于山东半岛,越王台则可能是指古代越王在此建的观景台,营造出一种历史与自然交融的意境。

“秋色高临海色开”一句,将季节与地理特征巧妙结合,秋色高远,仿佛与海色相连,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画面。这里的“海色开”不仅指海面的广阔,也暗含着心胸的开阔之意,寓意着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自由的追求。

“莫向中原看落日”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或现实的某种反思或决绝。中原,通常象征着传统的中心、故乡或祖国,而“莫向”二字则强调了诗人不愿回头、不愿留恋的态度,或许是对过往的告别,或是对未来旅程的坚定。

最后一句“浮云万里为君来”,以“浮云”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变幻无常的人生境遇,同时也寄托了对远方朋友或理想境界的期待与向往。“万里”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期待的广度和深度,仿佛无论距离多远,心中的愿望都能如浮云般飘然而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远方和理想的追求,以及对过去或现实的某种超越与决断。语言简洁而意蕴深远,展现了李攀龙在诗歌创作中的独特风格和深邃情感。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郡斋偶书三首·其一

白首奉鱼书,萧然一事无。

吏闲晨已散,人醉暮相扶。

卷野收禾黍,连江下舳舻。

山城君勿诮,东北是皇都。

(0)

览镜

白头渐觉黑丝多,造物将如此老何。

三万里天供醉眼,二千年事入悲歌。

剑关曾蹴连云栈,海道新窥浴日波。

未颂中兴吾未死,插江崖石竟须磨。

(0)

结茅

结茆湖曲两三间,客少柴荆尽日关。

插架图书娱晚暮,满滩鸥鹭伴清闲。

壁龛吴晋千年字,窗纳秦稽万叠山。

自怪坚顽推不倒,时来临水照苍颜。

(0)

秋晚衰疾稍平聊识喜怀

世事纷纷博局中,岂知造物贷衰翁。

短筇倚壁知身健,小甑炊粳喜岁丰。

霜近平郊多雁落,雨频断港有船通。

更馀一事生诗兴,乌桕新添数叶红。

(0)

秋晚三首·其二

辞禄始知贫有味,杜门不觉老相催。

寒鸦已占雁前到,黄菊犹须霜后开。

团扇尘埃高挂壁,短檠书史乱成堆。

羸躯自笑痴顽甚,撑拄新寒又一回。

(0)

秋晚二首·其一

门巷清如水,情怀淡似秋。

诗吟唐近体,谈慕晋高流。

托命须长镵,浮家只小舟。

江南烟雨岸,何处不堪留。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王戎 山涛 章士钊 周笃文 张涤华 邓缵先 邵元冲 南怀瑾 李根源 张其锽 李四光 陈布雷 任援道 陶博吾 顾学颉 陈迩冬 吴梅 仇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