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彩笺(cǎi jiān)的意思:彩色的纸张或笺纸
归雁(guī yàn)的意思:归雁是指候鸟归巢的现象,比喻人回到自己的家乡或原来的地方。
翰林(hàn lín)的意思:指官员、文人的集合,也代表学问渊博、才华出众的人群。
寂寞(jì mò)的意思:形容孤独、冷清,没有人陪伴或交流。
惊弦(jīng xián)的意思:指音乐声音高亢激动,使弦乐器发出刺耳的声音。
鸣凤(míng fèng)的意思:指才华横溢的女子。
上天(shàng tiān)的意思:指超出人力所能及的事物,也可以表示极高的地位或境界。
为主(wéi zhǔ)的意思:作为主要的、主导的。
一行(yī xíng)的意思:一行指的是一排或一行人或物,也可以表示同一行业或同一职业的人。
一来(yī lái)的意思:表示某种情况或原因是首要的或最重要的。
应须(yìng xū)的意思:应该,必须
早上(zǎo shàng)的意思:用于问候,表示上午时分的问候。
贞一(zhēn yī)的意思:贞一指的是坚守正道、始终如一的品质和操守。
- 注释
- 贞一:友人名,贞一是对忠诚正直之人的尊称。
彩笺:彩色的信纸,古代用于书写情书或诗文。
归雁:秋天南飞后又返回北方的雁群,象征着思乡和传递信息。
惊弦:拉紧的琴弦,这里比喻诗人内心的不安。
翰林:古代官职,负责起草诏令的官员。
寂寞:冷清,无人问津。
谁为主:指谁是这里的主宰或主人。
鸣凤:凤凰的鸣叫,常用来象征贤良之士的才华或理想。
早:尽早,尽快。
上天:升天,比喻实现理想或得到重用。
- 翻译
- 贞一来访时送来彩色信笺,
一行北归的大雁安慰了我内心的忧虑。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属于送别之作。开篇“贞一来时送彩笺”,可见交情深厚,朋友之间以书信往来,互赠珍贵的文墨礼物。"一行归雁慰惊弦"则描绘出行者归心似箭,孤雁一行,触动心弦,表达了对远行者深切的思念和不舍。
“翰林寂寞谁为主”一句,通过对翰林院空寂的情形提出疑问,反映出诗人对朝政更迭、文坛失意的感慨。翰林通常是指翰林院,是唐代负责草拟皇帝诏书和其他重要文书的地方。这里提及“翰林”,暗示作者感到失落,因为翰林院本应是文学创作的中心,现在却显得冷清,没有了往日的辉煌。
最后,“鸣凤应须早上天”一句,借用古代神鸟凤凰升天的传说,鼓励朋友要像凤凰一样早日展现才能,早上九天,这里也隐含了诗人对友人的殷切期望和不凡的抱负。
整首诗通过送别之情,表达了对朋友深厚的情谊以及对未来美好祝愿。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孙使君见招以不茹荤得醉因过南禅老饭小休庵中作此诗寄之
城南病客食不足,日与天随争把菊。
饥肠昨作细泉响,岂识韭齑并豆粥。
五州自有定远侯,虎头燕颔飞食肉。
门前曲封何足道,酒出兵厨泻春瀑。
康成温伟秀两眉,何啻五斛当一斛。
席中珍句出半酣,但惊墨径通群玉。
不知清风静扫脾,徒见秋电寒摇目。
相君脱粟好名尔,何用留侯归辟谷。
我今枯槁固其分,尚有閒气蟠空腹。
侯当下士屈体貌,屡唤不来仍不逐。
羊臑鱼尾痴不食,却觅山僧煮寒蔌。
敢烦庞生要栗里,欲谢杨公向疏属。
午庵聊拂偃月床,卧听春飙过修竹。
《孙使君见招以不茹荤得醉因过南禅老饭小休庵中作此诗寄之》【宋·毛滂】城南病客食不足,日与天随争把菊。饥肠昨作细泉响,岂识韭齑并豆粥。五州自有定远侯,虎头燕颔飞食肉。门前曲封何足道,酒出兵厨泻春瀑。康成温伟秀两眉,何啻五斛当一斛。席中珍句出半酣,但惊墨径通群玉。不知清风静扫脾,徒见秋电寒摇目。相君脱粟好名尔,何用留侯归辟谷。我今枯槁固其分,尚有閒气蟠空腹。侯当下士屈体貌,屡唤不来仍不逐。羊臑鱼尾痴不食,却觅山僧煮寒蔌。敢烦庞生要栗里,欲谢杨公向疏属。午庵聊拂偃月床,卧听春飙过修竹。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54167c69ba264af0410.html
久客
平生故人同偪仄,近者不见云泥隔。
男儿命好百不忧,封侯起第如戏剧。
我痴正亦坐命穷,眼暗头童守书策。
风吹破屋雪入怀,独与蜗牛夜争席。
旧雨人来今不来,唯有五穷充上客。
人生羁旅谁过我,欲归岂惜还乡帻。
腹中郁勃不耐事,何用使人轻跛瘠。
登山未厌日月流,掩关但恐功名迫。
读书岂从升斗计,劳生却为精神惜。
不能与君争上车,主人未必如车泽。
但烦东风送帆脚,摇竿鼓枻三江碧。
上曾枢密
燕齐日暮客不归,新丰主人岂相知。
不须买丝绣平原,不用黄金铸子期。
会当酸咸有同好,主簿且须归祭灶。
请见临川太尉公,此语难为俗人道。
我公悦士甘如肉,万钱供客饭脱粟。
读书始堪属大事,谁论少文织薄曲。
眼看齐相不六尺,太史犹忻事鞭策。
胸中端正在眸子,岩电两瞳秋汉碧。
致君尧舜不足惊,升平本付公辈人。
西郊浓云含雨色,可胜枯槁怀阳春。
门前宾客马如蚁,谁是我公天下士。
趑趄欲进仍厚颜,纷纷无乃辽东豕。
蹇驴破帽栖尘坌,曳裾最晚空馀恨。
草奏犹堪试傔人,无令归作潜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