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过 铅 山 鹅 湖 登 妙 峰 寺 宋 /李 弥 逊 松 盖 筠 幢 护 石 门 ,净 居 尘 间 此 间 分 。不 须 更 觅 南 行 路 ,已 向 高 峰 见 德 云 。
- 翻译
- 翠绿的松树和竹林守护着石门,
在这洁净的居所中,尘世与禅境分明划分。
- 注释
- 松盖:茂盛的松树冠。
筠幢:竹丛。
护:保护。
石门:石头大门。
净居:清净的住所。
尘境:世俗世界。
此间:这里。
分:划分。
不须:不必。
更觅:再寻找。
南行路:南方的道路(可能指修行之路)。
已向:已经向着。
高峰:高耸的山峰。
见:看见。
德云:道德如云(比喻高尚的品德像云彩一样高洁)。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松盖筠幢护石门",通过松树覆盖、竹林环绕和石头搭建的小屋,营造出一种隐逸的居所,这里的“净居”二字,强调了这处环境的清洁与安宁,与尘世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尘境此间分"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超脱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不须更觅南行路"一句,意味着诗人已经找到了心灵的归宿,无需再继续寻觅其他的路径。这句话传递出一种心满意足、达观的态度。紧接着的"已向高峰见德云",则是对精神追求的一种象征,"高峰"代表着高尚与远大,而"德云"则暗示了一种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的提升。这一句充分体现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表达,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俗、追求高远精神境界的情操。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寄题周敦美琨瑶洞
仙人采玉驱雄龙,列山剖璞青腔空。
因邃为堂曲为室,石乳溜壁光玲珑。
仙归龙去草树长,蔽翳不复人踪通。
指疆买墅下峰下,洗斸务欲险怪穷。
蛇鳞鹿迹尚莫到,安问樵老诸牛童。
古今未得君独得,万景付与由天公。
何当归来敛头角,任从宝气生白虹。
阴溪浅水菖蒲绿,下有虾蟆双眼红。
及时佐酒斫两股,勿使更入明月中。
次韵永叔乞药有感
子厚论钟乳,要若鹅翎筒。
安取啖枣栗,谓相出山东。
所产有所美,慎勿凭村僮。
公问我饵药,石臼将使砻。
我饵乃藤根,得方非仓公。
曾闻李习之,其品今颇同。
此物俗为贱,不入贵品中。
吾妻希孟光,自舂供梁鸿。
荏苒岁月久,颜丹听益聪。
虽能气血盛,不疗贫病攻。
何如面黧黑,腰金明光宫。
亦莫如学钓,缗钩悬香藭。
但知烟水乐,宁计身瘠丰。
我生无快意,岂异抱笃癃。
公乎忽我求,略辨雌与雄。
雄赤而雌白,由来不同功。
沙合固切似,朋好殊未穷。
长年苟不遇,笑杀渭上翁。
猛虎行
山木暮苍苍,风凄茆叶黄。
有虎始离穴,熊罴安敢当。
掉尾为旗纛,磨牙为剑铓。
猛气吞赤豹,雄威蹑封狼。
不贪犬与豕,不窥藩与墙。
当途食人肉,所获乃堂堂。
食人既我分,安得为不祥。
麋鹿岂非命,其类宁不伤。
满野设罝网,竞以充圆方。
而欲我无杀,奈何饥馁肠。
金明池游
三月天池上,都人袨服多。
水明摇碧玉,岸响集灵鼍。
画舸龙延尾,长桥霓饮波。
苑光花粲粲,女齿笑瑳瑳。
行袂相朋接,游肩与贱摩。
津楼金间采,幄殿锦文窠。
挈榼车傍缀,归郎马上歌。
川鱼应望幸,几日翠华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