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中 茅 峰 石 上 徐 锴 篆 字 题 名 宋 /王 安 石 百 年 风 雨 草 苔 昏 ,尚 有 当 年 墨 法 存 。只 恐 终 随 峄 碑 尽 ,西 风 吹 烧 满 秋 原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年(bǎi nián)的意思:百年表示一百年的时间,也指很长时间。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持久和历史悠久。
当年(dàng nián)的意思:指过去的某个时期,常用来回忆过去的事情或描述当时的情况。
风雨(fēng yǔ)的意思:风雨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用来形容困难、艰险的境遇或艰苦的环境。
墨法(mò fǎ)的意思:指用墨水写字的技巧和方法,也可以泛指书法技法。
秋原(qiū yuán)的意思:秋天的原野,指秋季大地辽阔、丰收的景象。
西风(xī fēng)的意思:指西方的风,比喻妻子的言行或行为举止温柔和顺服,对丈夫百依百顺。
有当(yǒu dāng)的意思:有能力胜任,有资格担任
雨草(yǔ cǎo)的意思:指雨后的草地,比喻经过磨难后,人们的心情变得舒畅、愉快。
- 注释
- 百年:形容时间长久。
风雨:自然界的风雨,也可象征历史沧桑。
草苔昏:草木因年代久远而显得模糊不清。
尚有:还存在。
当年:过去的岁月。
墨法:古代的书法艺术。
祇恐:只怕。
峄碑:古代著名的石碑,这里代指珍贵的文化遗产。
尽:完,消失。
西风:秋季的寒风。
烧满:遍布,充满。
秋原:秋天的原野。
- 翻译
- 经历百年风雨,草木蒙尘,古老的墨迹和书法依然留存。
只怕最终会像峄山碑一样消失殆尽,西风将把它们焚烧,遍布整个秋日平原。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于文化遗产保存的忧虑。诗中的“百年风雨草苔昏”描绘了一种时间流逝、事物毁坏的情景,而“尚有当年墨法存”则表明尽管如此,但某些东西还保留着往日的痕迹。这里的“墨法”可能指的是书法或文学作品,意味着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诗人担忧的是这些珍贵的遗产最终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如同“祇恐终随峄碑尽”,即便是刻在石头上的文字,也可能被岁月磨灭。
最后两句“西风吹烧满秋原”则描绘了一幅秋天萧瑟、万物凋零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增添了诗歌的沉郁氛围。整首诗反映出诗人对于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的深切关注以及个人生命无常的感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观磨崖碑作
七十二君辇道荒,云亭踪迹俱微茫。
祖龙之碑既无字,金函玉检疑荒唐。
开元天子履全盛,意气直欲无轩皇。
东封自古称大典,遂令下诏开明堂。
勒铭大抵示符瑞,挥洒御墨辉天章。
高文或出燕许手,长篇大幅何煌煌。
当时海宇本殷富,发扬蹈厉穷铺张。
八分淋漓六百字,穹崖屹立三丈强。
芝英鹤头体制别,笔势仿佛酸枣兼中郎。
焦山鹤铭鼎铭何足数,庶与朱陵洞天岣嵝铭相方。
惜哉天宝末,诸杨乱其纲。
风尘澒洞一朝起,鼙鼓动地来渔阳。
珠沈玉碎铜狄毁,惟有此碑终古垂琳琅。
毋乃鬼神自有木甲护,不然安得风饕雨虐依旧光芒长。
流传完本世间少,颇思拓之以硬黄。
他时携归向吴会,什袭珍作萧斋藏。
奈何梯青蹑翠必钜费,而我羞涩垂空囊。
耸肩仰面百遍读,口角流沫神扬扬。
信知岱宗大观此第一,秦松汉柏皆枯僵。
《观磨崖碑作》【清·王初桐】七十二君辇道荒,云亭踪迹俱微茫。祖龙之碑既无字,金函玉检疑荒唐。开元天子履全盛,意气直欲无轩皇。东封自古称大典,遂令下诏开明堂。勒铭大抵示符瑞,挥洒御墨辉天章。高文或出燕许手,长篇大幅何煌煌。当时海宇本殷富,发扬蹈厉穷铺张。八分淋漓六百字,穹崖屹立三丈强。芝英鹤头体制别,笔势仿佛酸枣兼中郎。焦山鹤铭鼎铭何足数,庶与朱陵洞天岣嵝铭相方。惜哉天宝末,诸杨乱其纲。风尘澒洞一朝起,鼙鼓动地来渔阳。珠沈玉碎铜狄毁,惟有此碑终古垂琳琅。毋乃鬼神自有木甲护,不然安得风饕雨虐依旧光芒长。流传完本世间少,颇思拓之以硬黄。他时携归向吴会,什袭珍作萧斋藏。奈何梯青蹑翠必钜费,而我羞涩垂空囊。耸肩仰面百遍读,口角流沫神扬扬。信知岱宗大观此第一,秦松汉柏皆枯僵。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30967c6e7e80b158654.html
道光壬午五月自曹镇任奉命致仕返黔俶装将行赋长句四章敬以纪恩兼用志别·其三
抽帆宦海觉身轻,惭愧人传大树名。
噩梦未能忘马革,初心且与证鸥盟。
苦无奇迹酬知遇,剩有余生颂太平。
笑语山东诸父老,急收刀剑事春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