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岂为我私,影岂为我正。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避影(bì yǐng)的意思:避免被别人注意或发现自己的存在。
不避(bù bì)的意思:不回避、不躲避
承明(chéng míng)的意思:接受明主的命令或指示,承担责任。
大圣(dà shèng)的意思:指非常聪明、有才智的人。
华衮(huá gǔn)的意思:指一个人的才华和品德非常出众,令人钦佩。
静修(jìng xiū)的意思:静心修行,专心修炼
君子(jūn zǐ)的意思:君子指的是有德行和高尚品质的人,通常用来形容有修养、有风度、有道德的人。
孔子(kǒng zǐ)的意思: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这个成语指的是尊敬孔子和他的思想,也用来形容有学问、有道德的人。
雷霆(léi tíng)的意思:形容声势浩大,威力巨大,如雷霆般的力量。
流言(liú yán)的意思:指没有根据、没有证据的传闻或谣言。
明盛(míng shèng)的意思:形容光明照耀、兴盛昌盛。
努力(nǔ lì)的意思:用心力去做某事,不懈地付出努力。
千古(qiān gǔ)的意思:指长时间的历史时期,也可以表示永远、永久。
逡巡(qūn xún)的意思:犹豫不决,踌躇不前
夙兴(sù xīng)的意思:早起
天命(tiān mìng)的意思:指个人或事物的命运由天所决定,强调命运的不可抗拒性和无法改变。
为我(wèi wǒ)的意思:为了我
我私(wǒ sī)的意思:指个人私利,忽视公共利益。
修身(xiū shēn)的意思:修身是指修养个人品德和道德,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
周公(zhōu gōng)的意思:周公是指古代中国周朝的开国君主周公旦。在成语中,周公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公正无私,以及对人民负责任的态度。
- 鉴赏
这首诗《杂怀(其二)》由明代诗人韩上桂所作,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典故,表达了对道德修养、善恶报应以及君子之风的深刻思考。
首先,“木曲不避影,貌丑不避镜”两句,以自然现象为喻,说明了人不应因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而逃避自我审视,正如树木弯曲不会避免在镜中显现其形状,人的外貌丑陋也不会阻止镜子反映其真实面貌。这里强调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接着,“镜岂为我私,影岂为我正”则进一步阐述,镜子并非为了个人而存在,它只是客观地反映出事物的真实状态;同理,人的影子也不是为了纠正自己而存在,而是自然的反映。这表明了外界的评价与反馈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并非为了迎合他人,而是为了更准确地认识自我。
“周公被流言,千古推大圣。孔子厄齐陈,逡巡引天命”四句,通过引用历史上的两个著名人物——周公和孔子的经历,来说明即使在面对误解和逆境时,真正的君子也能坚守道义,最终得到后世的尊敬与推崇。周公在周朝初年受到流言蜚语的困扰,但因其卓越的贡献和高尚的品德,被后世尊为大圣;孔子在齐国和陈国遭受困厄,但他依然遵循天命,坚持传播儒家思想。
“君子静修身,此心如圆映”指出君子应当静心修身,内心如同明镜一般,映照出真实的自我。这里的“圆映”形象地描绘了内心纯净、无瑕的状态,如同镜子一样能够清晰地反映事物。
“善有华衮随,恶有雷霆竞”则表达了善行会带来美好的结果,恶行则会招致惩罚。善行如同华丽的服饰,伴随在君子身边,而恶行则如同雷霆,最终会显现出其严重的后果。
最后,“夙兴而夜寐,努力承明盛”总结了前文的论述,鼓励人们要早起晚睡,勤奋努力,以期在光明的时代中有所作为。这句话强调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历史典故,探讨了道德修养、善恶报应以及如何在逆境中保持君子之风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满江红
无利无名,无荣无辱,无烦无恼。夜灯前、独歌独酌,独吟独笑。况值群山初雪满,又兼明月交光好。便假饶百岁拟如何,从他老。
知富贵,谁能保。知功业,何时了。算箪瓢金玉,所争多少。一瞬光阴何足道,便思行乐常不早。待春来携酒殢东风,眠芳草。
和刘判官喜雪
滥把州麾奉北堂,自惭政术非龚黄。
年丰物阜天所赐,容我养拙山水乡。
今朝瑞气俄融结,散作飞花应时节。
万家疫疠一扫除,尽道年时无此雪。
幕中佳士欣得公,笔端能与造化通。
乃知冰柱有家法,寡和未饶歌郢中。
一望琼瑶迷四境,我复白头临绝顶。
要须相与作春温,共向尊前拚酩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