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8日(农历三月廿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初入淮河四绝句·其四》
《初入淮河四绝句·其四》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覃]韵

中原父老空谈,逢著王人不堪

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江南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能(bù néng)的意思:表示不行、不可以、无法等意思,强调做某事的限制或禁止。

不堪(bù kān)的意思:指某人或某物无法承受一次攻击或打击,非常脆弱或无力抵抗。

父老(fù lǎo)的意思:指长辈和老年人,特指村中的长者和老人。

归鸿(guī hóng)的意思:指归程远的大雁,比喻旅游或迁徙的人。

江南(jiāng nán)的意思:江南是指中国南方的江苏、浙江一带,也用来形容美丽的南方风景。在成语中,江南多指江苏、浙江一带的地域。

空谈(kōng tán)的意思:指只说不做,空洞无实际行动的言论。

王人(wáng rén)的意思:指能够统御众人、领导众人的人物。

一度(yí dù)的意思:一时;一段时间

中原(zhōng yuán)的意思:指中国北方地区的中心,也泛指中心地带。

一年一度(yī nián yī dù)的意思:每年一次,表示某个活动、事件或节日每年都会举行或发生。

翻译
中原的父老们不要只是空谈,遇到朝廷官员时,他们诉说的苦楚难以承受。
那些北归的大雁却无法传达人们的哀怨,每年都会飞到江南一次。
注释
父老:指年纪较大、有威望的人。
王人:指朝廷官员或代表朝廷的人。
诉不堪:诉说难以忍受的困苦。
归鸿:指从北方迁徙回南方过冬的大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所作,名为《初入淮河四绝句(其四)》。从鉴赏角度来看,这段诗文描绘了诗人初次踏足淮河地带时的感受和所见。

首句“中原父老莫空谈”表达了对故土长辈们的思念,"莫空谈"意味着有许多话题是不能轻易言说的,这里可能包含了诗人对于家乡的依恋以及对国家大事的关心。紧接着,“逢著王人诉不堪”则表现出了与官员相遇时的无奈和苦恼,"诉不堪"表达了一种心中的不平与无处申诉的情感。

然而,在接下来的两句中,“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诗意转折,"归鸿"指的是秋天飞回南方的鸿雁,而“不能语”则可能隐含着对往事或故土无法诉说的哀愁。最后一句,“一年一度到江南”,则描绘了一种定期前往江南的景象,既有岁月流转的感觉,也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对于某些事情无力回天的无奈。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话语、官府遭遇以及季节变迁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昭君怨.咏柳

谁把软黄金缕,袅在最临风处。

低蘸绿波中,太濛濛。

愁杀花花絮絮,半是风风雨雨。

一树倍堪怜,寺门前。

(0)

醉太平.题孙无言半瓢居

颜渊一瓢,先生半瓢。傍人笑问团瓢,是吟瓢酒瓢。

巢由饮瓢,先生住瓢。行窝何处非瓢,任肩挑坏瓢。

(0)

望江南.寄东皋冒巢民先生并一二旧游十首·其十

如皋忆,按谱砌香词。

传语东君须婉转,此情莫遣外人知。除说与杨枝。

(0)

望江南.商邱杂咏五首·其五

商邱忆,春景浩无涯。

坐上一尊桑落酒,门前千亩牡丹花。踞坐拨筝琶。

(0)

玲珑四犯四首·其三

巷战无人,剩雕梁一桁,九条罗帕。

再拜皇天,以次纵容齐挂。

贼至仰视而惊,似听得精灵交骂。

但吞声肢箧奔逃,不敢临风呼吒。

廉姬小妹还魂亚,妾为尼、妹婚而寡。

残躯两两等耄耋,鬼伯当时同赦。

再生已证无生,死者无殊生者。

算清明风雨,又到甲申年也。

(0)

贺新郎五十八首·其六

烛灺铜盘矣。挂絺衣、几枝萝薛,晚风吹起。

猿笛雁筝声拉杂,一带天河斜指。

论甲子、大夫强仕。

不信东方编贝稳,笑昌黎、早落期期齿。

浑未免、聊复耳。饥驱我亦愁无底。

揖诸侯人呼上客,自称狂士。

十载黄齑酸到骨,嚼出宫商角徽。

丰年少、甘为荡子。

大噱仰天天也闷,肯登堂、浪进先生履。

沦落感、竟如此。

(0)
诗词分类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诗人
周密 曾巩 刘弇 岑参 秦观 吴潜 许浑 毛滂 徐积 宗臣 韩琦 左宗棠 邓雅 李弥逊 曾国藩 杨亿 赵秉文 王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