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或经旬绝,书犹尽日寻。
惜哉未终业,亲老忽分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伴在山中学习的生活,以及对即将分别的惆怅之情。诗中的“半年相伴吟”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友情的深厚;“道传诸子后,易得数爻深”则展示了诗人对儒家经典以及其他哲学思想(诸子百家)的研究态度,即在理解大义之后,更进一步探求其中的精髓。
“爨或经旬绝,书犹尽日寻”一句,通过对烛光和书卷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夜以继日地研读书籍的情景,烛光如同时间的流逝,书卷则象征着知识的无穷。
然而,在这样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之时,“惜哉未终业”表露出诗人对于学业尚未完成的遗憾。加上“亲老忽分襟”,更增添了对年龄增长而不得不告别山中生活的悲凉感慨,其中“亲老”指的是父母年迈,需要尽快回家侍奉;“分襟”则是比喻分别的痛苦,如同割舍心中的肉一般。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中学习生活的描绘和对即将到来的离别之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学业、友情以及家庭责任之间矛盾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