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醉无馀事,高风世所希。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衣(bái yī)的意思:指白色的衣服,也用来比喻清白无辜的人。
薄俗(báo sú)的意思:指言谈、行为轻浮、庸俗不雅。
柴扉(chái fēi)的意思:指家中的大门或门扉。
当头(dāng tóu)的意思:指事情突然发生在眼前或者意外地直接面对问题。
芳菲(fāng fēi)的意思:指花草的香气浓郁,形容春天花开时的美景。
风世(fēng shì)的意思:指某种风气或潮流在社会中盛行或流传。也可以形容某种思潮或观念在社会中广泛传播。
高风(gāo fēng)的意思:指高尚的风气和崇高的品质。
青眼(qīng yǎn)的意思:对某人或某事物看重、重视。
三径(sān jìng)的意思:指三条道路,比喻做事情的方法或途径。
陶公(táo gōng)的意思:指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像陶瓷器一样光洁无瑕,无可挑剔。
无酒(wú jiǔ)的意思:指没有酒,形容酒席上没有酒水,或者形容没有饮酒的习惯。
一壶(yī hú)的意思:指一壶酒,用来比喻一种特定的情感或境况。
竹叶(zhú yè)的意思:指隐居谦逊之人,比喻低调而有才华的人。
- 鉴赏
此诗描绘了陶渊明式的隐逸生活,以菊花为喻,寄托了诗人对古代高士的怀念与向往。首句“陶公无酒日”点出陶渊明不慕荣华、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虽无酒可饮,却能自得其乐。接着“聊爱菊芳菲”一句,借菊花之盛放,表达对美好自然的热爱与追求。
“薄俗谁青眼”一句,直抒胸臆,感叹世俗的浅薄与自己内心的坚守形成鲜明对比,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才能保持清澈的目光,看到真正的价值所在。“当头见白衣”,或许是在暗喻自己如同白衣隐士,不被世俗所扰,保持着独立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一壶携竹叶,三径款柴扉”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画面,诗人手携竹叶小壶,轻敲简陋的柴门,与朋友共享清欢,体现了隐居生活的闲适与自在。“竟醉无馀事,高风世所希”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纯粹、高洁生活方式的赞美与向往,认为它超脱了尘世的纷扰,是世人难以企及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古代高士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当下社会风气的反思,充满了对自然与人性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