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哭胡处士》
《哭胡处士》全文
唐 / 曹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丘中久不起,将谓诏书来。

及见凌云说,方知掩夜台

白衣北路玄造遗才

世上亡君后,诗声更大哉。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衣(bái yī)的意思:指白色的衣服,也用来比喻清白无辜的人。

北路(běi lù)的意思:指北方的道路,也用来比喻艰难险阻的事业或道路。

不起(bù qǐ)的意思:不敢或不愿意起来;拒绝或不接受。

凌云(líng yún)的意思:凌驾云层,高出众人之上。形容人的志向远大,超越一般。

诗声(shī shēng)的意思:指诗歌的声音或音韵。

世上(shì shàng)的意思:指世界上、人间中。表示整个世界、人间。

亡君(wáng jūn)的意思:指君主被杀或丧失权力。

玄造(xuán zào)的意思:指深奥难解的道理或技艺。

夜台(yè tái)的意思:夜晚的台阶,比喻权力高层的行为或决策。

遗才(yí cái)的意思:指因各种原因而未能充分发挥才能或才华。

诏书(zhào shū)的意思:指君主或上级颁发的公文,也泛指上级的指示或命令。

注释
丘中:山林之中。
将谓:正以为。
诏书:皇帝的命令或圣旨。
凌云:可能指人名,也可能象征高远的志向。
掩夜台:暗指死亡,夜台是阴间的代称。
白衣:古代官员离职时的服装,表示哀悼。
玄造:可能指有才华的人,也可能指道教中的玄妙之才。
亡君:去世的君主。
诗声:诗歌的影响力或声誉。
更大哉:更显得盛大。
翻译
山林中长久未出,还以为会有圣旨到来。
直到遇见凌云说起,才知道他已经去世。
身着白衣返回北方,才华横溢的他也已离去。
世间失去了这样的国君之后,诗歌之声似乎更加响亮。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曹松的《哭胡处士》。从艺术风格和语言运用来看,这首诗展示了典型的唐诗特点,既有对亡友的哀悼,也表现了诗人个人的情感抒发。

"丘中久不起,将谓诏书来。及见凌云说,方知掩夜台。" 这四句描绘了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丘中" 指的是胡处士隐居的地方,而"久不起"则表达了胡处士长时间不曾露面,给人一种等待中的不安和疑惑。"将谓诏书来" 暗示着对胡处士地位的尊崇,仿佛他是一位能接到皇帝诏书的大人物。而接下来的两句,则突然揭晓了胡处士已然去世,"凌云说" 和 "掩夜台" 都是指胡处士升入仙界,这里使用了神话和仙境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胡处士超凡脱俗的一种美好想象。

"白衣归北路,玄造亦遗才。世上亡君后,诗声更大哉。" 这四句则是诗人的直接抒发和感慨。"白衣归北路" 中的"白衣" 通常指隐士或不受世俗束缚的人物,而这里也可能暗示着胡处士清贫而又超脱。"玄造亦遗才" 则强调了胡处士的文学才能和精神遗产,即便他已经去世,但他的诗才仍旧留在人间。最后两句"世上亡君后,诗声更大哉" 更是表达了对朋友的怀念和赞美,同时也反映出一种悲凉的历史感:伟大的人物逝去之后,他们的诗歌、思想和影响力往往更加显著,这也是古代文人常有的感慨。

总体而言,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极为细腻,既有对亡友的怀念,也有对其文学成就的赞赏,同时也流露出诗人个人的哀愁和历史感。

作者介绍
曹松

曹松
朝代:唐   字:梦徵   籍贯:一今安徽潜山)   生辰:828——903

曹松(828——903),唐代晚期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桐城,一今安徽潜山)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猜你喜欢

芝秀轩词四章·其三

山嵯峨兮谷逶迤,歌紫芝兮吹参差。

怀美人兮不可以追。

(0)

过梅节悠故宅

梅溪尚可作,吾亦溯微湍。

力罢千金括,谋回万乘銮。

孤忠殉社稷,乱石葬衣冠。

依约曾栖处,枫邱血尚丹。

(0)

寄桃源郑徵士·其十二自字

白云满前山,杳杳入苍翠。

风清鹤在林,夜静月堕地。

惟有屋下泉,汨汨来何自。

(0)

五杂组·其一

五杂组,机上丝。往复还盘中棋,不获已人别离。

(0)

前诗子勤连和七章,或病首句秦字难押,援笔泛及故事,不觉其言之长·其五

羸马孤舟遍楚秦,著书憔悴暮年贫。

茂陵无复谈封禅,泪堕先朝白发人。

(0)

前诗子勤连和七章,或病首句秦字难押,援笔泛及故事,不觉其言之长·其二

井田埋没自先秦,锥卓堪怜白屋贫。

任氏漫多苍粟窖,王孙一饭更无人。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王圭 徐庸 李流谦 凌云翰 贝琼 强至 程公许 孙一元 欧必元 李昱 苏葵 林弼 郭印 区越 林希逸 韩元吉 李石 葛胜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