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不甲龟,于其羽足。鱼不趾兽,于其鬣足。
人曷自足,自足者足。
自足(zì zú)的意思:指自己满足于现状,不再追求更多的东西。
这首诗以四言的形式,探讨了自我满足与他人评价之间的关系。通过将人与其他生物进行类比,诗人提出了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
“鸟不甲龟,于其羽足。” 鸟以其羽毛和脚来展现其独特性,而龟则以其坚硬的外壳和脚来保护自己。这里通过对比鸟和龟的特点,暗示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方式去适应世界。
“鱼不趾兽,于其鬣足。” 鱼在水中自由游弋,依靠鳍和尾部;兽则在地上奔跑,依靠四肢。这句进一步强调了不同生物根据自身环境发展出的独特生存方式。
“人曷自足,自足者足。” 最后两句转向人类,提出问题:“人如何才能自我满足?”接着给出答案:“自足者足。” 这意味着真正的满足来自于自我认知和接受,即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和能力,无需盲目追求他人的认可或模仿他人。通过类比自然界的生物,诗人鼓励人们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实现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提醒读者珍惜自我,追求内在的和谐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