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冰寒棹响,岩雪夜窗明。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题 杜 居 士 唐 /许 浑 松 偃 石 床 平 ,何 人 识 姓 名 。溪 冰 寒 棹 响 ,岩 雪 夜 窗 明 。机 尽 心 猿 伏 ,神 闲 意 马 行 。应 知 此 来 客 ,身 世 两 无 情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冰寒(bīng hán)的意思:形容寒冷刺骨、冷得极端。
尽心(jìn xīn)的意思:尽心指全心全意、用心尽力。表示做事认真、专注,不敷衍塞责。
来客(lái kè)的意思:指来访的客人。
马行(mǎ xíng)的意思:指行动迅速,速度快。
身世(shēn shì)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出身和背景。
石床(shí chuáng)的意思:指人在石头上睡觉,形容艰苦的生活环境。
无情(wú qíng)的意思:指人对待他人或事物冷漠无情,毫无同情心和怜悯之心。
心猿(xīn yuán)的意思:指人的心思狡猾、犹如猿猴一般难以捉摸。
姓名(xìng míng)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姓和名字,用来表示个人身份。
意马(yì mǎ)的意思:形容人的才思敏捷,思维活跃,反应迅速,具有灵活的思维能力。
- 注释
- 松偃:松树斜倚。
石床:像床一样平坦的石头。
何人:谁。
识:知道。
溪冰:溪水中的冰块。
寒棹:冷的船桨,这里指划桨的声音。
岩雪:雪覆盖的岩石。
夜窗:夜晚的窗户。
机尽:心灵的机巧全无,指心无杂念。
心猿:比喻人心中的杂念,如同猿猴般躁动不安。
伏:被驯服,平静下来。
神闲:心情宁静。
意马:随意幻想,比喻心意像马一样难以驾驭。
行:奔跑,自由活动。
应知:应该知道。
此来客:来到这里的客人。
身世:世俗的经历与个人的遭遇。
两无情:都已无动于衷。
- 翻译
- 松树斜倚在像床一样平坦的石头上,有谁知道这地方曾住过什么人。
溪水中的冰块被船桨撞击发出声响,在雪覆盖的岩石映衬下,夜晚的窗户显得格外明亮。
心灵的机巧全无,心中的杂念像猿猴一样被驯服;心情宁静,随意幻想如同马儿自由奔跑。
应该知道来到这里的客人,对世俗和自己的遭遇都已无动于衷。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逸者在自然中的生活状态,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抒情,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名利的超脱与淡然。
"松偃石床平,何人识姓名。" 这两句诗设定了一种清幽、寂静的环境,其中“松偃石床”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隐逸者居住的自然环境,而“何人识姓名”则暗示了隐逸者的不愿为世俗所知,保持着一种超然独立的人生态度。
"溪冰寒棹响,岩雪夜窗明。" 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深邃幽静而又清冷的氛围。“溪冰”与“岩雪”共同构建了一幅冬日山谷之景,而“寒棹响”和“夜窗明”则在视觉之外增添了听觉上的凄凉感,进一步强化了诗中那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机尽心猿伏,神闲意马行。" 这两句诗转向内省,展现了隐逸者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自在。“机尽”指的是机缘用尽,即不再被外界牵绊;“心猿伏”则是比喻心灵的平和无波;“神闲意马行”则形象地表达了心神的自由自如,宛若骑马漫游,无拘无束。
"应知此来客,身世两无情。" 最后两句诗通过对“此来客”的点化,以及“身世两无情”的肯定,更深层次地表达了隐逸者对于尘世的超然与脱离,他们既不为肉体之需所累,也不受世俗情感的束缚,实现了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隐逸者对于名利的淡泊明志和超然物外的情怀,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和高远境界的山水田园诗。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