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渡滹沱》
《渡滹沱》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滹沱不极晓色孤城

击楫中流过,褰帷下吏情。

天衔纡岸转,日上大波行。

独在知津后,风尘濯缨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极(bù jí)的意思:极端、过分

大波(dà bō)的意思:形容大规模的浪潮、大动荡或大变动。

风尘(fēng chén)的意思:指人在纷繁世事中历尽风雨、沧桑变化后依然保持坚强、不屈的品质。

孤城(gū chéng)的意思:指单独存在的城市或孤立无援的城市。

滹沱(hū tuó)的意思:形容雨水下得非常大,大到像倾盆而下的样子。

击楫(jī jí)的意思:划船时用力划桨,以推动船只前进。比喻积极努力,奋发向前。

褰帷(qiān wéi)的意思:指揭开帷幕,揭示真相。

濯缨(zhuó yīng)的意思:濯缨是一个古代军事用语,指的是洗净战马的缰绳。引申为整顿军队,准备战斗。

下吏(xià lì)的意思:指下级官吏或地方官员。

晓色(xiǎo sè)的意思:指黎明时分的天色,也用来形容非常早的时间。

知津(zhī jīn)的意思:指明了解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能够帮助他人渡过难关或解决问题。

中流(zhōng liú)的意思:处于中间位置,居于中间地位。

击楫中流(jī jú zhōng liú)的意思:比喻在困难的环境中勇往直前,毫不退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渡过滹沱河时所见之景,以及内心的感受。首句“滹沱来不极,晓色荡孤城”以滹沱河的奔腾不息与清晨的曙光映照下的孤城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壮阔而孤独的氛围。接着,“击楫中流过,褰帷下吏情”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勇往直前的决心和对官场事务的处理态度。

“天衔纡岸转,日上大波行”描绘了天空与河流相互映衬的景象,天际线随着弯曲的河岸变化,太阳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缓缓升起,展现出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最后,“独在知津后,风尘见濯缨”表达了诗人虽处世事纷扰之中,仍能保持内心的纯净与清明,追求精神上的洗涤与升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面对外界挑战时的坚韧与内省,以及对美好精神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十五夜观灯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0)

奉答圣思讲论语长句

簿领文书千笔秃,公庭嚚讼百虫鸣。

时从退食须臾顷,喜听邻家讽诵声。

观海诸君知浩渺,学山他日看崇成。

暮堂吏退张灯火,抱取鲁论来讲评。

(0)

巴陵送李十二

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

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0)

如梦令·其一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0)

题春归亭

沙际春光又是归,亭前景物故应奇。

绿杨雅与清江称,残雪偏于碧嶂宜。

流水无凭何处去,东风有准不吾欺。

芳菲栏槛无穷兴,消得新愁入鬓丝。

(0)

忆江南·其二

多少泪,沾袖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滴,凤笙休向月明吹,肠断更无疑。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谢应芳 温纯 张謇 戚继光 龚鼎孳 郭则沄 储光羲 高适 蒋士铨 陆佃 范仲淹 释敬安 吴镇 王廷相 沈与求 苏洵 吕南公 朱敦儒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