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的《再过雁山三绝(其三)天聪洞》。诗中描绘了诗人再次探访雁山中的天聪洞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隐士精神的崇敬。
首句“重华疑到此山中”,以“重华”暗喻古代圣君,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神秘与神圣之感的联想,仿佛古代圣贤曾在此地留下足迹。接着,“凿石疏岩达四聪”一句,生动描绘了天聪洞的开辟过程,通过人工开凿岩石,使得洞穴通透,仿佛能听到四方的声音,营造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端为草茅忧世士,不教无路献孤忠。”这两句则转向对隐士精神的颂扬。诗人认为,天聪洞的存在,正是为了那些心忧天下、坚守正直之士提供了一个避世修行、表达忠诚之地,不让他们因为道路不通而无法展现自己的高尚情操。这种对隐逸文化的推崇,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理想人格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描绘,更蕴含了对隐士精神的赞美与向往,以及对社会正义和道德坚守的深切关怀。通过天聪洞这一具体意象,诗人巧妙地传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美好社会的憧憬。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悲昔游
昔吟梁父思泰山,又歌牛角悲其寒。
鲍徐英魄今何在,岭云关月何漫漫。
少强眼为伤时切,老大昏花心易急。
石岩题墨几秋风,人世功名杳无迹。
君不见汉千秋,唐马周,玄谈徒步皆公侯。
贾生竟止梁王傅,三世郎官虚白头。
风云自古虽伤偶,用舍何尝系能否。
但知信足任平生,计度不如多饮酒。
愿将梁父吟,变作杜宇之声音。
愿将牛角歌,转调紫芝弦玉琴。
五陵石马散黎轴,惟有箕山青到今。
送曾公衮赴宣幕
当年枳棘蕴飞凰,遗爱犹存蔽芾棠。
秋水红蕖新幕府,春风绿草旧池塘。
芝生瑶圃三重秀,玉出蓝田一尺长。
去去宣城勿留滞,谢家勋业待诸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