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开碧鉴方三亩,竹引苍虬矗万竿。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避风(bì fēng)的意思:躲避风雨,避免危险
苍虬(cāng qiú)的意思:形容头发或胡须长而乱的样子。
国税(guó shuì)的意思:国家的税收,指国家征收的各种税款。
海涛(hǎi tāo)的意思:指波涛汹涌的大海,也用来比喻声势浩大、气势磅礴的景象或人物。
近海(jìn hǎi)的意思:靠近海岸或海洋附近。
课农(kè nóng)的意思:课农指的是教训、教育农民。
农耕(nóng gēng)的意思:指辛勤努力地工作或耕种,比喻付出辛勤的努力去追求事业或目标。
盘桓(pán huán)的意思:形容人在某个地方停留、逗留不去。
涛声(tāo shēng)的意思:形容声势浩大,如波涛般汹涌澎湃的声音。
夏日(xià rì)的意思:夏天的日子
幽偏(yōu piān)的意思:幽偏指的是地方偏僻、荒凉、幽静的地方。
渔艇(yú tǐng)的意思:指渔民用来捕鱼的船只。
枕簟(zhěn diàn)的意思:枕头和席子,指睡觉时的床上用品。也用来形容舒适的睡眠环境。
- 鉴赏
这首《茅居》由明代诗人王天性所作,描绘了一处远离尘嚣、环境清幽的居所。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茅居周围的自然景色与生活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
首句“舍比鲁山稍觉宽”,以鲁山为参照,强调了茅居所在之地的开阔与宁静,仿佛与外界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接着,“幽偏堪我寄盘桓”一句,点明了此处环境的幽静与适于居住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喜爱与满足。
“池开碧鉴方三亩,竹引苍虬矗万竿”两句,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池塘与竹林的美景。池塘如一面碧绿的镜子,竹林则如同苍龙般挺拔,形象地展示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生机。
“深课农耕供国税,稳收渔艇避风滩”两句,转而描述了茅居主人的生活状态。通过“深课农耕”和“稳收渔艇”的活动,既体现了对土地的尊重与利用,也反映了生活的实际需求与稳定。
最后,“更怜近海涛声壮,夏日能生枕簟寒”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海浪的壮阔之声在夏日也能带来清凉,不仅表现了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整体而言,《茅居》一诗通过对茅居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予自鄂渚登舟近两旬得顺风才二日耳高牙遇风雨留两日既而得顺风过八叠江流迂曲疾徐相半二十六日风驶甚方快之谓公安可一日到也明日如故江与风背浪汹涌停舟不行复用前韵
我欲效元子,漫浪居退谷。
不效楚大夫,醒清葬鱼腹。
前非恋高牙,今岂嗜湖目。
两旬非不迟,一日靡容速。
直为退之规,宁觊塞翁福。
未易论乘除,不须生怨讟。
江水照吾心,宜将正辞祝。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