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鸡鸣歌》
《鸡鸣歌》全文
明 / 李孙宸   形式: 乐府曲辞

海日欲吐东方熹,帘栊未曙晨鸡知。

严更罢报停虱箭,晨飔飒飒夜色微。

宫殿初传鱼钥来,万户千门次第开。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晨鸡(chén jī)的意思:早起的人

次第(cì dì)的意思:表示按照一定的顺序或次序进行,一个接一个地进行。

东方(dōng fāng)的意思:指东方地区,也指东方文化。

宫殿(gōng diàn)的意思:宫殿是指帝王居住的宏伟建筑物,引申为豪华富丽的住所或场所。

海日(hǎi rì)的意思:海洋中的太阳,比喻非常辽阔的海洋或者无边无际的事物。

帘栊(lián lóng)的意思:指窗帘和窗棂,形容家境贫寒。

门次(mén cì)的意思:门次指的是层次高低、等级次序。

千门(qiān mén)的意思:指非常多的门派或流派。

飒飒(sà sà)的意思:形容风声、树叶摩擦声等清脆而响亮的声音。

万户(wàn hù)的意思:形容人口众多的家庭。

严更(yán gēng)的意思:指严格检查和监督,特别是在夜间时进行。

夜色(yè sè)的意思:指夜晚的景色或氛围。

鱼钥(yú yuè)的意思:指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掌握了事情的要领。

万户千门(wàn hù qiān mén)的意思:形容家庭众多,门庭若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时分,天边海日初升,东方微曦,而晨鸡已开始啼鸣,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来临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从夜晚到黎明的过渡时刻,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与人类生活的有序进行。

首句“海日欲吐东方熹”,以“欲吐”二字生动地描绘出海面上即将升起的太阳,仿佛是羞涩地在东方缓缓显露其光芒,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充满希望的氛围。接着,“帘栊未曙晨鸡知”一句,将视角转向室内,晨鸡的啼鸣打破了夜的寂静,预示着白昼的到来,同时也唤醒了沉睡中的人们。

“严更罢报停虱箭”这一句,通过“严更”(古代计时单位,指深夜)和“虱箭”(古代计时工具,类似漏壶),形象地展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夜晚的结束。随着夜晚的结束,夜晚的计时工具也停止了工作,暗示着新一天的开始。

“晨飔飒飒夜色微”则进一步描绘了清晨的景象,微风轻拂,夜色渐淡,大自然逐渐苏醒,为新的一天拉开了序幕。

最后,“宫殿初传鱼钥来,万户千门次第开”两句,将视角转向了更为宏大的场景——皇宫。鱼钥是古代用于开启宫门的钥匙,这里象征着权力的传递和秩序的恢复。随着鱼钥的传来,皇宫的大门依次打开,预示着朝廷的运作和国家的治理活动即将开始。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从黑夜到白昼的转变过程,以及人类社会从静谧到活跃的过渡,充满了对新一天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

作者介绍

李孙宸
朝代:明

明广东香山人,字伯襄。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教习庶吉士。崇祯间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性孝友廉介。诗祖《三百篇》,书法祖魏晋,草篆隶楷皆工。有《建霞楼集》。
猜你喜欢

哭刘潜

尝谓君才似武侯,草庐牢落卧龙愁。

天公不念苍生故,元叔堪怜郡吏休。

蒿野已埋经国策,岩廊谁是富民侯。

朝廷今始思英俊,不见庖丁刃一投。

(0)

六快活诗

湖外风物奇,长沙信难续。

衡峰排古青,湘水湛寒绿。

舟楫通大江,车轮会平陆。

昔贤官是邦,仁泽流丰沃。

今贤官是邦,刳啖人脂肉。

怀昔甘棠化,伤今猛虎毒。

然此一邦内,所乐人才六。

漕与二宪僚,守连两通属。

高堂日成会,深夜继以烛。

帏幕皆绮纨,器皿尽金玉。

歌喉若珠累,舞腰如素束。

千态与万状,六官欢不足。

因成快活诗,荐之尧舜目。

(0)

感遇九首·其一

海水晦夜清,秋色涵蓬壶。

有叟双龙公,铁网罗珊瑚。

风云浩容与,怅恨何所图。

欲问天上人,可换明月无。

(0)

题桐柏观

九峰巍绝乱云屯,石室琼台旧址存。

山险密盘之字径,洞深高辟丙方门。

碧桃花烂春溪暖,紫玉箫沉月榭昏。

未觉壶中光景晚,人间归去见来孙。

(0)

予移守青社同年宋学士代予守壁田会有来诗因成四十言为答

旧许陪原郡,时清偃息优。

羡君熊轼去,夺我鸭坡游。

草树秋方密,禽鱼晚思幽。

相凭皆与问,犹忆醉翁不。

(0)

览朱表臣卷

乌巷名生卓不群,阶庭相伴玉枝薰。

天边禁树开龙凤,笔下清才坠鸟云。

三级火雷何日化,一堂金竹此时闻。

牛心割炙探来嚼,争得英瑶去报君。

(0)
诗词分类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诗人
陆世仪 湛方生 赵扩 胡舜陟 窦庠 毛伯温 阎尔梅 刘叉 陈谏 李格非 刘光祖 崔融 呼文如 陈耆卿 曹端 陆树声 吕蒙正 辅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