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书抽读乱,庭果摘尝稀。
《过嵩阴隐者》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过 嵩 阴 隐 者 唐 /李 频 当 门 看 少 室 ,倚 杖 复 披 衣 。每 日 醒 还 醉 ,无 人 是 与 非 。架 书 抽 读 乱 ,庭 果 摘 尝 稀 。独 有 江 南 客 ,思 家 未 得 归 。
- 翻译
- 倚靠门框眺望少室山,手持拐杖又披上外衣。
每天醒来仿佛仍在醉中,无人能分辨对错是非。
随手从书架上抽出书来翻阅,庭院中的果实也难得品尝。
只有我这江南的游子,思念家乡却无法回归。
- 注释
- 当门:倚靠门边。
少室:山名,位于河南。
倚杖:拄着拐杖。
披衣:披上衣服。
醒还醉:清醒时仿佛仍处于醉酒状态。
无人:没有他人。
是与非:对错、是非判断。
架书:书架上的书籍。
抽读:随意抽取书籍阅读。
乱:随意、散乱。
庭果:庭院中的果实。
摘尝:采摘品尝。
江南客:来自江南的旅人。
思家:思念家乡。
未得归:未能回家。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的悠闲生活和心境。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隐者与世隔绝、自在逍遥的情怀。
"当门看少室,倚杖复披衣。" 这两句表明隐者居住在一处简陋而安静的地方,他倚靠着手杖,又重新穿上衣服,这些动作都显得从容不迫,没有外界的干扰。
"每日醒还醉," 暗示隐者的生活充满了酒精带来的快乐与麻木。"无人是与非。" 这句话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是非的态度,不再关心外界的纷争与评判。
"架书抽读乱,庭果摘尝稀。" 隐者不仅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还沉浸于阅读之中,书籍散乱而不整齐,这也反映了他对知识的追求和生活的随性。
最后两句"独有江南客,思家未得归。" 则描绘了一位远方来的旅人,他虽然身处美丽的江南,但心中充满了对家的思念和无法归去的孤独感。这与隐者自在的生活形成对比,也间接反映出隐者的内心世界是多么的平静与满足。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隐者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心灵自由的生活理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