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日(bái rì)的意思:指白天、日间。也可用来形容事情明摆着的、显而易见的。
北风(běi fēng)的意思:指寒冷的北风,比喻严寒的天气或环境。
边声(biān shēng)的意思:指声音非常轻微,几乎听不到。
成群(chéng qún)的意思:指许多人或动物聚集在一起,形成群体。
戈矛(gē máo)的意思:指戈和矛,泛指古代兵器,也用来比喻战争或军事力量。
裹粮(guǒ liáng)的意思:指为行军打仗的士兵准备足够的粮食。
胡马(hú mǎ)的意思:指匈奴的马,也用来比喻野蛮而难以控制的人或事物。
九月(jiǔ yuè)的意思:九月是农历的第九个月,意味着秋季的开始。在成语中,九月常常表示事物的成熟、收获和转折。
爝火(jué huǒ)的意思:指火焰明亮而炽烈,形容事物光辉熊熊、威力强大。
如云(rú yún)的意思:形容数量多,多得像云一样。
塞外(sài wài)的意思:指边疆地区或边远地方。
四起(sì qǐ)的意思:指事物同时发生或同时出现。
萧条(xiāo tiáo)的意思:形容经济不景气、商业低迷或生活困顿。
坐甲(zuò jiǎ)的意思:指坐在马鞍上,意味着坐稳固定的位置。
裹粮坐甲(guǒ liáng zuò jiǎ)的意思:指准备充分、有备无患的状态。
- 鉴赏
此诗描绘了边塞九月的凄凉景象,以雄浑之笔勾勒出一幅战前备战的画面。开篇“凉秋九月,塞外草衰”,点明时节与地点,营造出一种肃杀的氛围。接着“白日萧条,北风苦悲”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战场的冷寂与凄厉。
“边声四起,胡马成群”描绘了边疆的紧张局势,预示着战争的临近。“爝火如星,列障如云”则展现了军队的准备状态,火光闪烁如同繁星,防御工事密布如云,形象地表现了军队的严阵以待。
最后,“钱镈既置,修我戈矛。裹粮坐甲,唯敌是求”四句,直接点明了军队的行动与决心。士兵们不仅准备好了粮食和武器装备,更是主动出击,寻找敌人,展现了他们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边塞景象的描绘和军队备战的描述,展现了古代边防战士的英勇与坚韧,以及对国家安宁的执着追求。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李攀龙作为明代著名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孤山访梅不遇简知己
结客寻春过旧堤,雪香云冷锁双扉。
隔墙应是梅花笑,敝却貂裘尚未归。
次韵答菊庄汤伯起
数弓蔬地一方池,吾爱吾庐祇自知。
芦碧补交杨柳缺,柽红搀上藕花迟。
翠阴围合疑无日,凉意萧骚剩有诗。
君欲重来须更待,嫩烟浮动晚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