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史·其一王昭君》
《咏史·其一王昭君》全文
宋 / 陈普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昭阳柘馆歌儿,恨杀陈汤斩郅支

胡草似人空好色春光不到阏氏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到(bú dào)的意思:不足,不到达

春光(chūn guāng)的意思:春天的阳光,指春天的美好景色或春天的气息。

歌儿(gē ér)的意思:指歌曲的歌词或歌曲的一部分。也用来形容文辞优美、押韵和谐的诗句。

好色(hào sè)的意思:形容人贪恋美色,好色情。

阏氏(yān zhī)的意思:指事情没有发展、没有进展,停滞不前。

昭阳(zhāo yáng)的意思:指明亮的阳光照耀下的景象,比喻光明、辉煌。

柘馆(zhè guǎn)的意思:指人们在某个地方过夜时,没有床位,只能在地上或者在柜台上睡觉的情况。

郅支(zhì zhī)的意思:郅支是一个古代的姓氏,现在用来形容人的举止或言谈举止狂妄自大,不知天高地厚。

翻译
在昭阳宫和柘木馆中,藏着许多唱歌的女子,她们对陈汤杀死郅支一事感到痛恨。
胡地的草丛如同人一般,只懂得欣赏美色,春天的阳光却无法照到那两位阏氏(古代匈奴王后)的身边。
注释
昭阳:汉代宫殿名,这里指代皇宫。
柘馆:可能指代宫中的某个馆阁,柘木为古代的一种树。
歌儿:宫中唱歌的女子。
陈汤:西汉将领,曾率军远征西域,此处代指战争或杀敌之事。
郅支:匈奴单于,被陈汤所杀。
胡草:指代胡地的草丛。
好色:形容草丛仿佛有情欲,比喻其生命力旺盛。
春光:象征生机与温暖。
不到:指春天的阳光未能照到。
二阏氏:指代匈奴的两位王后,阏氏是王后的称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普的《咏史》其一,主要描绘了王昭君出塞的历史情境。昭阳柘馆象征着宫中的奢华与繁华,歌儿云集,然而王昭君的命运却与这些歌舞无缘,被远嫁匈奴,她的悲愤之情在诗中得以体现。

"恨杀陈汤斩郅支"一句,借用了汉朝名将陈汤斩杀匈奴单于郅支的典故,表达对昭君被迫离乡的无奈和对郅支命运的同情,暗含对强权政治下女性命运的控诉。

"胡草似人空好色",以胡地荒凉的草木比喻匈奴的生活环境,暗示了昭君身处异域的孤独和无助,同时也批评了匈奴单于的轻浮好色。

"春光不到二阏氏","二阏氏"指王昭君,"春光"象征温暖和希望,这里表达了对昭君远离家乡、无法享受祖国春光的哀怜,也隐含了对朝廷未能妥善保护她的遗憾。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和象征手法,展现了王昭君的不幸遭遇和深沉的哀怨,具有强烈的讽刺和历史感慨。

作者介绍
陈普

陈普
朝代:宋

陈普(公元一二四四年至一三一五年)生于宋理宗淳祐四年,卒于元仁宗延祐二年,年七十二岁。居石堂山。入元,隐居教授,从学者数百人。三辟为本省教授,不起。当聘主云庄书院。晚居莆中,造就益众。普著述有石堂遗稿四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猜你喜欢

天台道上早行

箯舆轧轧过清溪,溪上梅花压水低。

月影渐收天半晓,两山相对竹鸡啼。

(0)

题侄孙岂潜家平远图

好山横远碧,平野带林塘。

四望耕桑地,几年云水乡。

海天龙上下,秋日鹤翱翔。

睹物忽有感,无心住草堂。

(0)

游天竺

好山看不了,遂借上方眠。

酒渴倾花露,诗清泻涧泉。

生无适俗韵,老欲结僧缘。

睡觉钟声晓,窗腾柏子烟。

(0)

秋日早行

雁叫秋容老,乌飞曙色分。

晨炊何草草,宿酒尚醺醺。

野旷连沧海,山长带白云。

马行沙上路,惊起白鸥群。

(0)

别邵武诸故人

白发乱纷纷,乡心逐海云。

此行堪一哭,无复见诸君。

老马寻归路,孤鸿恋旧群。

酒阑何处笛,今夜不堪闻。

(0)

两山赵仁甫宰临安有武学生张丈相访酒边弄刀舞剑甚可观因成七言县乃钱王故宫九龙十锦皆其地

风流晋宋时人物,花县鸣琴调甚新。

不厌开樽留剑客,仍能下榻待诗人。

九龙池馆空陈迹,十锦山川自好春。

但见清吟度白日,不知佳政最宜民。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程元凤 孙绰 顾景星 丘为 阴铿 高蟾 韩亿 鱼玄机 魏收 孟昶 刘辩 黄爵滋 何基 王诜 张旭 曾布 黎士弘 刘仁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