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翁于我能赊酒,溪岸谁同立晚风。
草色接天吟欲远,月痕沉阁梦全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自然与人生的细腻感受。首联“乍暖桃花已渐红,寒来花片各西东”,以桃花的盛衰映射季节的更迭,桃花在温暖中渐次绽放,而寒冷来临时,花瓣随风飘散,各奔东西,形象地展现了自然界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颔联“邻翁于我能赊酒,溪岸谁同立晚风”,则转向人情世态,诗人与邻翁共享美酒,共立于溪边晚风之中,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邻里关系,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颈联“草色接天吟欲远,月痕沉阁梦全空”,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草色连天,仿佛延伸至远方,激发了诗人的思绪,使他想要放声吟唱,表达心中的情感。然而,当月痕沉入阁楼,梦境也随之消逝,暗示着现实与理想的落差,以及对人生虚幻本质的深刻思考。
尾联“人传亦有书千纸,未必萧郎手自封”,则以传说中的书籍为喻,表达了对知识与智慧的追求,同时也暗含了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感慨。诗人或许在想,即便有千纸之书,也不一定能够掌握命运,流露出对生命有限性的哀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友谊、理想与现实之间复杂情感的细腻捕捉与深刻反思。
三径萦回草树蒙,忽惊初日上千峰。
平湖种稻如西蜀,高阁连云似渚宫。
残雪照山光耿耿,轻冰笼水暗溶溶。
溪边野鹤冲人起,飞入南山第几重。
云起欲为雨,中川分晦明。
才惊横岭断,已觉疏林鸣。
空际旱尘灭,虚堂凉思生。
颓檐滴沥馀,忽作流泉倾。
况此高人居,地偏园景清。
芳馨杂悄茜,俯仰同鲜荣。
我来偶兹适,中怀澹无营。
归路绿泱漭,因之想岩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