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近闻三首·其一》
《近闻三首·其一》全文
明 / 刘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近闻河上卒,掘地未通流

何以饥渴,终然起怨雠

干戈应满地,畚锸漫成丘。

禹迹谁能复,悠悠远大谋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畚锸(běn chā)的意思:指劳动、干活的工具。

大谋(dà móu)的意思:指宏大的计划或高超的谋略。

干戈(gān gē)的意思:干戈是一个多义词,通常表示战争、战斗或武器。它也可以指代战争的形式、斗争的手段或冲突的痕迹。

河上(hé shàng)的意思:指在河上,表示在水上行驶或活动。

何以(hé yǐ)的意思:为什么,怎么,用什么方法

饥渴(jī kě)的意思:形容渴望、迫切希望得到某种东西。

近闻(jìn wén)的意思:指最近发生的事情,近期的新闻。

漫成(màn chéng)的意思:形容事物变化、发展得无法预料或失去控制。

通流(tōng liú)的意思:指信息、能力等在一定范围内流通、传递。

悠远(yōu yuǎn)的意思:形容时间或空间长久、遥远。

悠悠(yōu yōu)的意思:形容时间长久、漫长。

禹迹(yǔ jì)的意思:指古代传说中大禹治水时留下的痕迹,比喻善政的印迹或治理事物的痕迹。

怨雠(yuàn chóu)的意思:指因为仇恨而互相怨恨的敌人。

远大(yuǎn dà)的意思:形容目标、志向或抱负宏伟、远大。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刘崧的《近闻三首(其一)》描绘了一幅社会动荡不安的画面。首句“近闻河上卒”点出诗的主题,可能是指黄河治理或水利工程中的劳役者,他们辛苦挖掘却未能顺利通水。“掘地未通流”暗示了工程的艰难和进展缓慢。

接下来,“何以酬饥渴”表达了对这些劳动者生活困苦的同情,他们不仅面临体力劳动的艰辛,还要忍受饥饿与口渴。“终然起怨雠”则揭示了他们可能因为长期的不满和待遇不公而滋生怨恨,这预示着潜在的社会矛盾。

“干戈应满地”进一步暗示了社会动荡的局势,可能意味着战争或冲突的威胁。“畚锸漫成丘”形象地描绘了劳役者们辛勤劳作的场景,但成果寥寥,工具堆积如山,显得徒劳无功。

最后两句“禹迹谁能复,悠悠远大谋”借用了大禹治水的典故,感叹即使有像大禹那样的伟大志向和规划,也无法轻易解决眼前的问题,反映出诗人对于社会长远发展的深深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河工的困境,寓言式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以及诗人对于未来局势的担忧。

作者介绍

刘崧
朝代:清

猜你喜欢

冬日与群公泛舟焦山

江外水不冻,今年寒复迟。
众芳且未歇,近腊仍袷衣。
载酒适我情,兴来趣渐微。
方舟大川上,环酌对落晖。
两片青石棱,波际无因依。
三山安可到,欲到风引归。
沧溟壮观多,心目豁暂时。
况得穷日夕,乘槎何所之。
纵步不知远,夕阳犹未回。
好花随处发,流水趁人来。

(0)

宫词二首(一作顾况诗)

金吾持戟护轩檐,天乐传教万姓瞻。
楼上美人相倚看,红妆透出水晶帘。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人笑语和。
月影殿开闻晓漏,水晶帘卷近秋河。

(0)

越谿怨

越王宫里如花人,越水谿头采白蘋。
白蘋未尽人先尽,谁见江南春复春。

(0)

三湘有怀

柳絮飞来别洛阳,梅花落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0)

九嶷山(山在萍乡,上有九嶷仙观)

鼎湖冠剑有遗踪,晋汉真人羽化同。
九转药成丹灶冷,五车云去玉堂空。
仙家日月蓬壶里,尘世烟花梦寐中。
徒有旧山流水畔,老松枝叶苦吟风。

(0)

圣号雅二篇

皇振厥猷,法天以宁。
我法我度,我经我营。
或风或雨,或雷或霆。
日月昭然,奋皇之明。
霜肃以平,露泽以清。
左右百辟,烂兮敷星。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陈与义 王守仁 黄淳耀 解缙 王梵志 樊增祥 汪元量 孟郊 周密 曾巩 刘弇 岑参 秦观 吴潜 许浑 毛滂 徐积 宗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