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畚锸(běn chā)的意思:指劳动、干活的工具。
大谋(dà móu)的意思:指宏大的计划或高超的谋略。
干戈(gān gē)的意思:干戈是一个多义词,通常表示战争、战斗或武器。它也可以指代战争的形式、斗争的手段或冲突的痕迹。
河上(hé shàng)的意思:指在河上,表示在水上行驶或活动。
何以(hé yǐ)的意思:为什么,怎么,用什么方法
饥渴(jī kě)的意思:形容渴望、迫切希望得到某种东西。
近闻(jìn wén)的意思:指最近发生的事情,近期的新闻。
漫成(màn chéng)的意思:形容事物变化、发展得无法预料或失去控制。
通流(tōng liú)的意思:指信息、能力等在一定范围内流通、传递。
悠远(yōu yuǎn)的意思:形容时间或空间长久、遥远。
悠悠(yōu yōu)的意思:形容时间长久、漫长。
禹迹(yǔ jì)的意思:指古代传说中大禹治水时留下的痕迹,比喻善政的印迹或治理事物的痕迹。
怨雠(yuàn chóu)的意思:指因为仇恨而互相怨恨的敌人。
远大(yuǎn dà)的意思:形容目标、志向或抱负宏伟、远大。
-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刘崧的《近闻三首(其一)》描绘了一幅社会动荡不安的画面。首句“近闻河上卒”点出诗的主题,可能是指黄河治理或水利工程中的劳役者,他们辛苦挖掘却未能顺利通水。“掘地未通流”暗示了工程的艰难和进展缓慢。
接下来,“何以酬饥渴”表达了对这些劳动者生活困苦的同情,他们不仅面临体力劳动的艰辛,还要忍受饥饿与口渴。“终然起怨雠”则揭示了他们可能因为长期的不满和待遇不公而滋生怨恨,这预示着潜在的社会矛盾。
“干戈应满地”进一步暗示了社会动荡的局势,可能意味着战争或冲突的威胁。“畚锸漫成丘”形象地描绘了劳役者们辛勤劳作的场景,但成果寥寥,工具堆积如山,显得徒劳无功。
最后两句“禹迹谁能复,悠悠远大谋”借用了大禹治水的典故,感叹即使有像大禹那样的伟大志向和规划,也无法轻易解决眼前的问题,反映出诗人对于社会长远发展的深深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河工的困境,寓言式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以及诗人对于未来局势的担忧。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冬日与群公泛舟焦山
江外水不冻,今年寒复迟。
众芳且未歇,近腊仍袷衣。
载酒适我情,兴来趣渐微。
方舟大川上,环酌对落晖。
两片青石棱,波际无因依。
三山安可到,欲到风引归。
沧溟壮观多,心目豁暂时。
况得穷日夕,乘槎何所之。
纵步不知远,夕阳犹未回。
好花随处发,流水趁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