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薄暮(bó mù)的意思:指傍晚时分,太阳快要落山,天色已经暗下来的时候。
不敢(bù gǎn)的意思:不敢指一个人因为害怕而不敢做某件事情。
赤亭(chì tíng)的意思:指天色昏暗,没有阳光的景象。
飞鸟(fēi niǎo)的意思:比喻人才或者有才华的人离开原来的环境,迅速成长或者取得成功。
氛氲(fēn yūn)的意思:指空气中弥漫的浓厚气味或烟雾等,形容气氛浓郁。
孤云(gū yún)的意思:指孤立无援的云彩,比喻孤独无助或与众不同。
胡风(hú fēng)的意思:形容言辞放肆,毫无顾忌。
火云(huǒ yún)的意思:形容火势熊熊腾起的样子。
火山(huǒ shān)的意思:形容愤怒或激动得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
缭绕(liáo rào)的意思:形容事物盘旋环绕不散。
平明(píng míng)的意思:平明指的是天刚亮的时候,也就是早晨的时候。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山东(shān dōng)的意思:形容人勇敢、刚强,也用来形容事物坚固、稳定。
迢迢(tiáo tiáo)的意思:形容路途遥远或心思思念的样子。
铁关(tiě guān)的意思:指坚固的关口或城门,比喻难以攻破或突破的防线。
突兀(tū wù)的意思:形容突然出现或独立于周围环境之外,显得突出而不协调。
征路(zhēng lù)的意思:
征途;行程。 南朝 宋 鲍照 《还都道中》诗之一:“鸣鷄戒征路,暮息落日分。” 唐 皇甫曾 《玉山岭上作》诗:“悠悠驱匹马,征路上连冈。”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八引 宋 冲虚居士 《少年游》词:“驱车问征路,赏春风南陌。”
- 注释
- 火山:指火焰山,因颜色赤红如火而得名。
突兀:形容山势高峻而突出。
赤亭口:地名,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关隘。
火云:指像火一样红的云彩,此处形容火山附近的云气。
厚:浓厚,形容云层密集。
凝未开:凝聚不散开。
飞鸟:泛指鸟类。
千里:形容距离极远,非实指。
不敢来:因为害怕或环境恶劣而不接近。
平明:黎明时分。
乍逐:开始追逐,此处指云随风动的样子。
胡风:北风,古代常以胡代指北方。
薄暮:傍晚时分。
浑随:完全跟随,指云随雨势变化。
缭绕:盘旋环绕的样子。
斜吞:倾斜着覆盖或吞噬。
铁关树:铁关周围的树木,铁关也是地名,可能指代某个关卡。
氛氲:烟云弥漫的样子。
半掩:部分遮盖。
交河戍:交河附近的戍守之地,交河为古地名。
迢迢:形容路途遥远。
火山东:火山的东面。
孤云:单独的一片云,这里可能有象征意味,如游子或离人。
随马去:跟着马群一同远行,象征旅途的孤独与持续。
- 翻译
- 火山在赤亭口突然耸立,五月时分火云厚重积聚。
火云笼罩整座山难以散去,千里之外的飞鸟也不敢靠近。
清晨时云层随风时断时续,傍晚又混杂着边塞的雨回归。
云气缭绕仿佛吞没了铁关的树木,烟雾弥漫半遮了交河的戍垒。
漫长的征途延伸至火山东方,山上的孤云随着马群远去。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雄浑壮丽的边塞风光画卷。开篇“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两句,以夸张的手法渲染出火山的威猛与夏日火云的浓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紧接着,“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火山的恐怖气势,使得连飞鸟也不敢轻易接近,展示了自然景观的力量与威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两句,则转而描写边塞的荒凉与变化莫测的气候,从平明到薄暮,从胡风到塞雨,表现了一天之内气候的多变和边疆环境的艰苦。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两句,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边塞城堡的险峻与坚固,以及那被云雾半掩盖的壮观景象。
最后,“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远离的征途和心中所系之人的思念。山上孤云仿佛是诗人情感的寄托,随着行者而去,象征着深沉的情感与别离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岑参卓越的艺术才华,更通过对边塞自然景观和人文气息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于常情的英雄豪迈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