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塞闻兵起,还吴值岁饥。
定唯荒寺里,坐与噪蝉期。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晚春时节的边塞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寄寓自然的情怀。
首句“忍历通庄出,东风舞酒旗”,诗人以“忍历”开篇,设定了边塞的氛围,而“通庄出”则是描写行军途经的地方。接着,“东风舞酒旗”生动地展现了春日暖风中的欢乐场景,酒旗在风中摇曳,似乎预示着一番欢庆之事。
次句“百花无看处,三月到残时”,诗人表达了一种淡泊明志的态度。面对繁花似锦的景象,诗人却选择了不去过分关注,这既是对物欲淡然的表现,也是对眼前战乱不安状态下的一种无奈。
第三句“游塞闻兵起,还吴值岁饥”,则突然转入现实的忧虑。边塞之地,战争的烽烟四起,诗人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而“还吴”一词,则透露出诗人内心对于归去之路的渴望与不易。
末句“定唯荒寺里,坐与噪蝉期”,在战乱和饥饿中寻找了一处安身之所,那就是荒废的庙宇。诗人选择与自然声响为伴,如同与蝉鸣声共同度过时光,这是对宁静生活的一种向往,也是对现实困境的一种逃避。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真挚抒发,展现了诗人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对于平和安稳生活的渴望。
比年同学寡生色,一一来作江干客。
昔时寄我当归人,今亦苦被饥寒迫。
拔剑宁与阳侯争,肯及牖鬼谈生平。
采山探海各有路,学亦何必东家成。
君家中表吾好友,两年官阁联杯酒。
拥鼻正赋怀君诗,一封书来各搔首。
识舟亭北池口东,其上九子饶云峰。
君来才境有真敌,沐浴山涧风江风。
游同一方居共里,作达天涯望吾子。
命驾犹悬两地心,饮马祇共一江水。
晨飙吹警客苦悲,投笺试问东归期。
归舟风雪岁云兹,有心相待卢之漪。
朝发汉阳郭,言访鹦鹉洲。
沙浮草萋碧,中有万古愁。
我昔悲正平,怀刺无所投。
继复愧正平,随地成羁留。
依人而嫚骂,若与性命雠。
惜不死奸操,深计为所售。
士生处乱世,无才匪深忧。
竖子亦已矣,俯仰悲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