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胜(bù shèng)的意思:形容无法胜过或不胜任某种情况或事物。
春光(chūn guāng)的意思:春天的阳光,指春天的美好景色或春天的气息。
澹荡(dàn dàng)的意思:指心境宽广、不受外界事物干扰的状态。
能许(néng xǔ)的意思:能够实现愿望或达到目标。
鹊桥(què qiáo)的意思:鹊桥是指传说中牵连天地的一座桥梁,也用来比喻媒人牵线搭桥,促成男女之间的姻缘。
物象(wù xiàng)的意思:
(1).外界事物。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耽虚好静,羡此永生,独驰思於天云之际,无物象而能倾。”
(2).物体的形象;事物的现象。 晋 王谧 《答桓太尉难》:“良以冥本幽絶,非物象之所举;运通理妙,岂粗迹之能酬?”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北歷 覆釜堆 东,盖以物象受名矣。”《文献通考·经籍九》:“ 汉 魏 间人所为文,名有‘连珠’者,其联贯物象以达己意。” 清 刘大櫆 《<张秋浯诗集>序》:“乃縈情於歌咏,寄志乎风骚,比拟辞华,雕鏤物象。” 叶圣陶 《隔膜·阿菊》:“他的视官不能应接这许多活动不息的物象。”
(3).文艺作品所创造的典型形象。 郭沫若 《就目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答<人文>编者问》:“像 鲁迅 笔下的 阿Q 就是‘生活中由可憎亦复可怜的偏狭观念所造成的卑鄙可耻的物象’的集大成,但 鲁迅 的主旨是叫我们必须加以毁灭。”
(4).景物,风景。 唐 杜牧 《题吴兴消暑楼十二韵》:“晴日登攀好,危楼物象饶。”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晏相公》:“一为清 潁 行,物象颇所览。” 清 陈恭尹 《早发新塘浦舟中作》诗:“物象交晦明,峯云屡开闔。”
(5).物候现象。《人民日报》1959.11.9:“号召全台总动员,人人献农谚,人人观天象、看物象,人人参加整理资料,人人做预报。”相思(xiāng sī)的意思:相互思念、思念对方的心情。
一枝(yī zhī)的意思:指独一无二的、与众不同的一支。
- 注释
- 澹荡:形容春光宽广、舒畅。
物象:景象。
饶:丰富。
琼艳:美如玉的花朵。
不胜娇:过于娇艳,难以承受。
若能:如果能够。
许解:允许佩戴。
相思佩:象征相思之情的饰品。
何羡:哪里还会羡慕。
星天:星空。
渡鹊桥:鹊桥相会,指牛郎织女的七夕传说。
- 翻译
- 春天的景色丰富多姿,
一朵琼花美丽得令人难以抵挡。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春日丽景之中,物象繁盛而生机勃勃的画面。"澹荡春光物象饶"一句,以"澹荡"形容春光的柔和、舒展,"物象饶"则表现了万物复苏、生长茂密的情景。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喜悦与豁达。
接着的"一枝琼艳不胜娇",则具体描写了一枝花朵的姿色。"琼艳"形容花色之鲜明、华丽,而"不胜娇"则表现了这枝花的娇弱,不堪承受其自身的美好。这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隐含着诗人对于生命脆弱性的感慨。
第三句"若能许解相思佩",转而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这里的"相思佩"指的是传说中能够表达相思之情的饰物。这句话表明,如果能够解开这份相思之情,那么一切烦恼都将烟消云散。
最后一句"何羡星天渡鹊桥",则是对传统文化中的神话故事——鹊桥仙缘的一种寄托。在这个故事中,每年七夕,鹊鸟要为牛郎织女搭起鹊桥,让他们能够相会。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爱情美满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中难以实现的理想之情的无限羡慕。
总体来看,此诗融合了自然美景与个人情感,既有对生命美好的赞颂,也有对爱情理想的渴望。通过精致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这首诗构建了一种超越现实、追求精神寄托的诗歌境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忧旱谣
去年夏雨,淫淫不息。今年无雨,赤日如炙。
日如炙,旦至晡。土既裂,苗皆枯。
去年食米,今年食麦。麦贱米贵,五斗换石。
食麦犹可,无麦则那。
东田西田戽水归,筋酸骨痛腹更饥。
天不雨,田无水。禾不生。侬亦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