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大 庾 驿 有 怀 唐 /蒋 吉 一 囊 书 重 百 余 斤 ,邮 吏 宁 知 去 计 贫 。莫 讶 偏 吟 望 乡 句 ,明 朝 便 见 岭 南 人 。
- 翻译
- 我背着上百斤的书,邮差怎能理解我这贫穷的计划。
别奇怪我特别写下思乡的诗句,因为明天我就要启程去岭南了。
- 注释
- 一囊书:一袋书。
重:重量大。
百馀斤:一百多斤。
邮吏:邮差。
宁知:怎能知道。
去计贫:出行的计划(暗示生活贫困)。
偏吟:特别吟诵。
望乡句:思乡的诗句。
明朝:明天。
便见:立刻就会见到。
岭南人:岭南地区的人。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长途跋涉中思念家乡的情景。"一囊书重百馀斤,邮吏宁知去计贫"表达了诗人携带的书籍沉重,而邮递官员却只关心包裹的重量而非其内涵,这里隐喻着世人往往只看表面,不懂得内在的价值。"莫讶偏吟望乡句,明朝便见岭南人"则表达了诗人不愿多言,只是在清晨时分吟诵那些思念家乡的诗句,希望能够早日见到来自岭南(即岭南地区,即今广东、广西一带)的亲人或同乡。
这首诗通过对书籍和家乡的情感流露,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同时,诗中的语言质朴而不失文采,反映出唐代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郑舜举蔗庵
吾州富佳山,脩竹连峻岭。
居然缚尘埃,一见辄心醒。
岂知刺史宅,跬步閟清景。
古木盘城隅,石径幽且迥。
当年徐常侍,坐爱云水冷。
溪南群峰秀,矗矗锥出颖。
郑公闭阁暇,独步毗庐顶。
曰此气象殊,逍遥步方永。
唤客倒清樽,燃薰煮奇茗。
庭空无一事,宾吏绝干请。
佳处由渐入,斯语烦记省。
渊明尝有语,结庐向人境。
恍如白莲社,挥麈对宗炳。
谁云忙里閒,要识动中静。
我来款妙论,散策步林影。
心田豁丛茅,气马罢征骋。
他时记棠阴,老意亦深肯。
放生慈济法门
我比丘某甲,今为傍生类。
发佛大慈悲,忏彼六情根。
无始业障海,眼根著诸色。
耳界闻乱声,鼻染一切香。
舌生诸恶刺,身如机关主。
六贼游戏中,心想如猿猴。无有暂停时。
如此等六法,名为六情根。
一切业因缘,皆从妄想起。
妄想如幻焰,亦若空中花。
迷倒不觉知,为诸惑业缚。
永堕三途界,没在众苦中。
不闻正法音,何曾知忏悔。
惟愿十方佛,菩萨众大师。
慈力与冥加,令其知发露。
无始一切恶,今日悉消除。
毕故不造新,常当修梵行。
未脱傍生难,馀命愿安乐。
筌网及虞罗,愿不相值遇。
饮啄随时足,饥渴永不逢。
相见起慈心,愿不相吞啖。
当承三宝力,誓脱众尘劳。
毕此苦类身,愿生诸佛国。
弥陀广慈愿,不舍一切生。
观音慈愿深,常游五道界。
愿舒五色臂,拔我出轮回。
傥若命终时,愿垂亲接引。
救我厄难者,菩萨大檀那。
悯我临汤火,舍财赎我命。
须弥与大海,徒自谓高深。
檀那今日恩,高深不可比。
现生增福寿,眷属悉团圆。
来世受身时,愿同生佛国,和南贤圣众。
《放生慈济法门》【宋·释遵式】我比丘某甲,今为傍生类。发佛大慈悲,忏彼六情根。无始业障海,眼根著诸色。耳界闻乱声,鼻染一切香。舌生诸恶刺,身如机关主。六贼游戏中,心想如猿猴。无有暂停时。如此等六法,名为六情根。一切业因缘,皆从妄想起。妄想如幻焰,亦若空中花。迷倒不觉知,为诸惑业缚。永堕三途界,没在众苦中。不闻正法音,何曾知忏悔。惟愿十方佛,菩萨众大师。慈力与冥加,令其知发露。无始一切恶,今日悉消除。毕故不造新,常当修梵行。未脱傍生难,馀命愿安乐。筌网及虞罗,愿不相值遇。饮啄随时足,饥渴永不逢。相见起慈心,愿不相吞啖。当承三宝力,誓脱众尘劳。毕此苦类身,愿生诸佛国。弥陀广慈愿,不舍一切生。观音慈愿深,常游五道界。愿舒五色臂,拔我出轮回。傥若命终时,愿垂亲接引。救我厄难者,菩萨大檀那。悯我临汤火,舍财赎我命。须弥与大海,徒自谓高深。檀那今日恩,高深不可比。现生增福寿,眷属悉团圆。来世受身时,愿同生佛国,和南贤圣众。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9767c67aceb7ef8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