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宝积山谒诸葛忠武侯祠·其二》
《宝积山谒诸葛忠武侯祠·其二》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不出无章武,隆中岂敢閒。

委身因常胄,守蜀在祁山

智数三杰忠诚百蛮

桂林俎豆故老泪痕斑。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百蛮(bǎi mán)的意思:形容数量众多,种类繁杂的人或事物。

故老(gù lǎo)的意思:指年纪很大的人,也可以泛指长辈。

桂林(guì lín)的意思:形容景色美丽如画,如同桂林山水一般。

泪痕(lèi hén)的意思:泪痕是指因为悲伤或哭泣而留下的痕迹。

隆中(lóng zhōng)的意思:隆中指的是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智慧或计谋。

岂敢(qǐ gǎn)的意思:表示谦虚、恭敬之意,用于表达自己不敢或不敢奢望的意思。

祁山(qí shān)的意思:指高大、雄伟的山岳。

三杰(sān jié)的意思:指三位杰出的人物,通常指在某个领域或某个时期表现出色的三个人。

委身(wěi shēn)的意思:全身投入,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

无章(wú zhāng)的意思:形容没有条理、没有秩序。

章武(zhāng wǔ)的意思:指军事方面的英勇和威武。

智数(zhì shù)的意思:智慧的计算或智慧的计算结果。

忠诚(zhōng chéng)的意思:忠诚指对于事业、国家、家庭或朋友保持坚定信念和忠诚的品质。

俎豆(zǔ dòu)的意思:指古代祭祀时摆放在祭坛上的肉食和豆子,比喻人们为了争夺利益而互相争斗。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的《宝积山谒诸葛忠武侯祠(其二)》。诗中赞颂了诸葛亮的智慧与忠诚,以及他在蜀汉政权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首句“不出无章武,隆中岂敢閒”,开篇即表达了对诸葛亮才能的肯定,即使在隐居隆中之时,也未曾停止过对国家大事的思考与筹划。接着,“委身因常胄,守蜀在祁山”两句,描述了诸葛亮为了蜀汉政权的稳固,亲自投身于战事,坚守在祁山,展现了他为国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

“智数追三杰,忠诚动百蛮”则进一步赞扬了诸葛亮的智慧与忠诚,他的智谋堪比古代的三位杰出人物,其忠诚之心感动了四方百姓。最后,“桂林多俎豆,故老泪痕斑”两句,通过描绘桂林祭祀诸葛亮的场景,表现了后人对他的怀念与敬仰之情,即使时间流逝,人们仍能感受到他对国家的贡献与忠诚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诸葛亮生平事迹的回顾与赞美,不仅展现了其个人的卓越才能与高尚品德,也体现了后人对其深深的敬仰与怀念。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兵后过故里

种豆向南陇,秇禾满东菑。

不辞终岁勤,食力在所期。

维时失总御,疆土有侵移。

戎马无定交,彼此更戕之。

稛载已不遗,征责方在兹。

三农舍之去,离析当告谁。

念昔劝垦辟,里胥费言辞。

如何场圃间,满目但蒿藜。

(0)

濠梁杂咏六首·其一

红罗浮水产真人,崛起平将六合吞。

扫荡凶残归礼乐,朗然别是一乾坤。

(0)

送长洲李明府入觐

作宰君当英妙时,政成应报九重知。

云中宫阙双凫远,客里风霜一鹤随。

紫陌朝回烟未散,彤庭宴罢日初移。

自来卓异堪殊赏,借寇能忘竹马期。

(0)

山窗独坐二绝·其一

日永篆烟消,风寒襟袂薄。

閒窗无客来,坐久庭花落。

(0)

赠郑广文擢任国博

薇垣分镇岭云边,词客相逢有郑虔。

捧檄前登新绛帐,谈经不改旧青毡。

章汀岁晏风霜苦,魏阙春来雨露偏。

自昔入朝多见嫉,莫将诗向万人传。

(0)

封邱道中

昨拟走大梁,览胜古汴京。

晨起延津境,忽作封邱行。

山川本相似,途路近且平。

远驰燕赵骑,复捲魏卫旌。

晓行趁残月,暮宿视长庚。

客途少休息,传舍多送迎。

思之良厚颜,不如且归耕。

所以晨夕内,劳劳苦东征。

东征倦行役,对镜徒自惊。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唐珏 许仲琳 刘球 刘胜 荆轲 陈韡 吴淑姬 郦炎 祝颢 朱厚熜 顾梦游 黄尊素 赵壹 李约 傅毅 王籍 夏侯湛 郝天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