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亦不自文,观者乃文之。
- 鉴赏
这首诗以风与水为喻,探讨了自我反省与认知的主题。通过“风从水上过,文成风不知”这一句,诗人巧妙地将无形的风比作行为或事件,而水面则象征着个体的内心或外界对个体的认知。风在水上留下痕迹(文),但风自身却未察觉(不知),这暗示了人们往往难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接着,“水亦不自文,观者乃文之”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水本身并未意识到自己因风而产生的变化(不自文),只有旁观者(观者)才能看到这些变化。这寓意着人们常常需要外部视角或他人的反馈来认识和理解自己的行为和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界的景象,隐喻性地表达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以及他人视角在认识自我中的作用。它鼓励读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警醒,不仅关注自己的行为,也重视他人的观察和反馈,以此促进个人的成长与自我完善。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木兰花慢.陈伯永竹院有魏鹤山题扁名公留题
信吟筇到处,尽可款、个人家。
见碧甃横陈,粉墙低亚,乱锁烟霞。
森森万竿如束,倚虚檐、风影自交加。
一点尘无几研,十分清到窗纱。堪嘉。玉立瘦穿沙。
池色净无瑕。向良夜移床,静临书帙,閒试茶瓜。
明月清风仍好,但秦宫、梁苑遍栖鸦。
零落残香秀墨,春衣拂遍苔花。
玉漏迟.泛舟东溪
故园平似掌。人生何必,武陵溪上。
三尺蓑衣,遮断红尘千丈。
不学东山高卧,也不似、鹿门长往。君试望。
远山颦处,白云无恙。自唱。
一曲渔歌,觉无复当年,缺壶悲壮。
老境羲皇,换尽平生豪爽。
天设四时佳兴,要留待、幽人清赏。花又放。
满意一篙春浪。
瑞鹤仙.月照洞庭
素秋天似水,更夜色呈鲜,物华殊丽。山堂兴无际。
见团圆月照,洞庭深邃。
清风匝地,但处处、昭彰德被。
遍恒沙朗射晴空,千古秀凝青桂。高贵。
随形应现,鉴物无私,碧霄呈瑞。孤然爽异。
辉法界,显灵慧。
放清光万道,入户穿窗,皎皎昏蒙普济。
愿凡夫,早悟圆明,尽知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