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如茑在松,生意勉同活。
列馔供饮饕,谁还料饥渴?
岂其燕羽单,无阻海天阔。
秋来子不知,秋在我心末。
而今(ér jīn)的意思:表示现在,目前,如今。
芙蓉(fú róng)的意思:形容女子美丽貌美。
饥渴(jī kě)的意思:形容渴望、迫切希望得到某种东西。
来子(lái zǐ)的意思:指人们凭空想象、主观臆测,没有实际根据的言论或传闻。
木叶(mù yè)的意思:指人的名声或事物的声誉,如同树叶一样轻飘飘,容易被风吹落,形容不牢固、不可靠。
判袂(pàn mèi)的意思:指分辨出事物的不同特点或区别。
岂其(qǐ qí)的意思:表示对事物的怀疑、反问或否定,强调事情不会如此简单或轻易。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人生(rén shēng)的意思:人生犹如一场梦境,转瞬即逝。
沈阏(shěn è)的意思:形容人憔悴、消瘦。
生意(shēng yì)的意思:指商业活动、经营事务。
疏豁(shū huō)的意思:形容心胸开阔、豁达大度。
为乱(wéi luàn)的意思:指为了个人私利或者谋取不义之财而制造混乱、骚动和破坏。
眼底(yǎn dǐ)的意思:指深藏在心底的感受、情感或意思。
云气(yún qì)的意思:云气是指云彩的形态和气象变化,也用来比喻人们的言行举止。
真如(zhēn rú)的意思:真实的样子或本来的样子。
自达(zì dá)的意思:自己达到目标或成功,不依赖他人。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燮所作的《喜厉山人自禾中来得诗四章》中的第三章。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回归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首句“判袂芙蓉江,真如箭离括”,以芙蓉江上的船与箭离弦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朋友离开时的情景,既展现了离别之痛,也暗示了朋友离去的速度之快。
接着,“望君千里眸,怨为乱山夺”两句,通过想象朋友远行的场景,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与担忧。乱山仿佛夺取了视线中的远方,形象地表现了距离带来的困扰和无奈。
“而今得倚依,复何感沈阏”则转而表达重逢的喜悦,诗人似乎在说,现在能够再次相聚,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既有重逢的欢愉,也有对过去分别的感慨。
“当如茑在松,生意勉同活”一句,以茑(一种攀缘植物)在松树上生长的景象,象征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即使外界环境如何变化,这份友谊也能顽强生长,共同繁荣。
“列馔供饮饕,谁还料饥渴?”通过宴席上的美食,表达了对朋友的款待与关怀,同时也隐含了对生活的态度——即使面对困难,也要保持乐观和满足。
“岂其燕羽单,无阻海天阔”以燕子的单薄羽毛比喻个人的力量,强调了即使在广阔的天地间,个人的努力与追求也不会被阻碍。
最后,“子前吾语子,人生贵自达”直接点明了主题,鼓励朋友及自己要积极面对生活,追求内心的自由与满足。
“眼底木叶荣,知难避秋脱”描述了自然界的季节更替,暗喻人生的短暂与无常,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
“秋来子不知,秋在我心末”进一步深化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希望他能感受到季节的变化,但更重要的是,希望他能理解时间的宝贵。
“将心挂子眉,毋云气疏豁”则是对朋友的祝福,希望他能保持心灵的纯净与豁达,无论遭遇何种困境,都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
整首诗情感丰富,寓意深远,不仅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也蕴含了对生活的哲思,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造诣和人文关怀。
吴会诸峰何巑岏,湖水平吞震泽宽。
山光湖色摇倒影,青螺颗颗浮银盘。
余占花洲称傲吏,六年啸咏湖山里。
玩弄兰舟片月流,逍遥蜡屐雄风起。
手把芙蓉眼倍青,回望吴门气常紫。
岂徒授简召词客,直欲吹笙揖仙子。
别来燕月隔吴云,夜夜湖山入梦频。
涧中瑶草浑如旧,岛外琪花别有春。
姑苏才人刘玉受,笔端收尽湖山秀。
戏彩今看锦作衣,驱车更羡游方昼。
而翁官级近蓬莱,绿发青瞳本鹤胎。
湖水变成云液酒,君山遥捧紫霞杯。
岁岁人间多乐事,何须重去问天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