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延 福 里 秋 怀 唐 /张 乔 终 年 九 陌 行 ,要 路 迹 皆 生 。苦 学 犹 难 至 ,甘 贫 岂 有 成 。病 携 秋 卷 重 ,闲 著 暑 衣 轻 。一 别 林 泉 久 ,中 宵 御 水 声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甘贫(gān pín)的意思:甘愿生活在贫穷之中,心态平和满足。
九陌(jiǔ mò)的意思:形容人多拥挤的场面。
苦学(kǔ xué)的意思:指为了学习而付出艰苦努力。
林泉(lín quán)的意思:指山林中的泉水,比喻清幽幽静的环境。
秋卷(qiū juàn)的意思:形容纸卷状的东西像秋天的风吹动的树叶一样,轻盈而灵活。
暑衣(shǔ yī)的意思:指夏天穿的衣物。
要路(yào lù)的意思:指掌握了某种技能或知识,能够成功地走上事业的道路。
有成(yǒu chéng)的意思:指事物有所成就或达到一定水平。
御水(yù shuǐ)的意思:控制水流,使其遵循自己的意愿
终年(zhōng nián)的意思:整年、一年到头
中宵(zhōng xiāo)的意思:指夜晚的中间时刻,也可以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 翻译
- 终年在繁华街道上奔走,足迹遍布每一条重要道路。
即使刻苦学习也难以达到理想境地,甘于贫穷又怎会有成功之日。
患病时手捧厚重的书卷倍感吃力,闲暇时穿着轻薄的夏衣却轻松自在。
长久以来远离山林泉石,夜晚只能在梦中聆听潺潺流水声。
- 注释
- 终年:全年,整年。
九陌:泛指繁华的街道,此处形容频繁行走于都市的大街小巷。
要路:重要的道路,指常走或交通繁忙的道路。
迹皆生:足迹遍布,意指经常行走以至于各处都留下了足迹。
苦学:勤奋刻苦地学习。
犹难至:仍然难以达到,暗示虽努力但目标遥不可及。
甘贫:甘愿忍受贫困,愿意过清贫的生活。
岂有成:怎么会有成就,意指在贫困状态下难以实现抱负或取得成功。
病携:在病中携带,指因身体不适而行动不便。
秋卷:可能指秋季入学时的书卷,这里借指厚重的书籍或学问。
重:沉重,形容因病体虚弱而感到负担沉重。
闲著:闲暇时穿着。
暑衣:夏季穿的轻薄衣物。
轻:轻便,形容无病一身轻时穿衣的轻松感。
一别:自从与……分别后,此处指长时间离开。
林泉:山林与清泉,代指自然、宁静的隐居生活或田园风光。
久:时间长,表明离别已久。
中宵:深夜,半夜。
御水声:御,驾驭、控制,此处引申为在梦中听到水声,即在梦中想象或回忆起流水的声音。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秋季的深夜,怀念远方亲友之情。开篇两句“终年九陌行,要路迹皆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长期漂泊在外,归心似箭的心情。这里的“九陌”象征着遥远的距离,“要路”则是指通往家乡或亲友所在地的小路,而“迹皆生”则意味着行走的足迹被野草所覆盖,这不仅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更暗示了一种孤独和无人问津的情景。
紧接着,“苦学犹难至,甘贫岂有成”,作者反映了自己求学、求知的艰辛以及对物质生活的淡泊。这里的“苦学”表明学习之路充满艰难,而“犹难至”则是说目标尚未达成;“甘贫”则体现了一种乐观态度,即愿意接受清贫的生活状态,而“岂有成”则是在质疑这种生活是否能够达到某种成就或满足。
中间两句“病携秋卷重,闲著暑衣轻”,生动地展现了作者在秋天时的身体状况和日常生活。这里的“病携秋卷重”可能暗示着作者因病痛而不得不带着书卷,这也许是因为他无法外出,只能在室内阅读和学习;“闲著暑衣轻”则描绘了夏末秋初之际,虽然天气仍旧炎热,但为了对抗微凉的夜晚,作者已经开始穿上薄薄的长衣。
最后两句,“一别林泉久,中宵御水声”,表达了作者与自然、特别是水声的深厚情感。这里的“一别林泉久”意味着自从离开那片林间和清泉之后已经过了很长时间;而“中宵御水声”则是在夜深人静之时,独自一人聆听流水的声音,这不仅是一种审美体验,更是对远方亲友的一种思念和寄托。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作者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一个文人在秋夜怀乡、怀人的复杂情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岘山诗
岘山如闯襄庐南,钜平跻赏留爱谈。
官邪俗沦祭不屋,君来怀古茵凭惭。
孤峰嵚岖汉之曲,云梁月皋万螺矗。
轻裘四眺风物佳,宾客文章欢意促。
酒酣嘅涕邀灵期,金碑揭然民哭遗。
斧薪弗剪召棠树,箫鼓相传栾社祠。
使君籍在华光省,秩废诹新剡章请。
篆楹舄采神宴娭,比故镵坚诗播永。
我尝学史称君伐,又感先贤祀无歇。
德名信与苍崖俱,旷贵纷纷煨壤灭。
送滕彦道除太府寺簿归吴门需次
论交先友接枢廷,末路为寮喜典刑。
桃李春风同扈跸,衡茅夜雪并寒厅。
暂从簿领陪卿月,行握兰荃应列星。
临别遥思五湖乐,望中林屋已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