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至(bù zhì)的意思:不到最坏的地步;不会达到那种程度
怅望(chàng wàng)的意思:形容心情沮丧、失望、忧愁。
初心(chū xīn)的意思:指最初的心愿、最初的目标或最初的信念。
忽流(hū liú)的意思:形容思维迅速,言辞流利,能够即兴应对各种情况。
回顾(huí gù)的意思:回顾指回头看、再看一遍。表示回顾过去的事情或经历。
窥园(kuī yuán)的意思:窥视别人的私人生活或隐私
老夫(lǎo fū)的意思:指年纪大的男性,多用于自称或自嘲。
流水(liú shuǐ)的意思:形容水流不断、源源不绝的样子,也用来比喻事物连续不断、不停地发生。
木蕖(mù qú)的意思:形容人的性格刚直,不阿谀奉承。
攀翻(pān fān)的意思:攀翻是指攀爬、爬升或攀登的动作,也可以用来形容迅速提升或超越。
三四(sān sì)的意思:指数量大致在三、四之间,不是确切的数字。
尚尔(shàng ěr)的意思:尚美德,崇尚高尚的品质。
石子(shí zǐ)的意思:指为了达到目的,不怕艰辛困苦,甘愿忍受痛苦,吃尽苦头,做出牺牲和努力。
霜蕊(shuāng ruǐ)的意思:霜蕊指霜降时蕴藏在地下的花草种子。比喻秋天的时候,事物开始进入休眠状态。
素约(sù yuē)的意思:指言行朴素、规矩端正。
无尘(wú chén)的意思:没有灰尘,指清洁整洁。
行复(xíng fù)的意思:指行为得到了回报或者得到了应有的反馈。
夜来(yè lái)的意思:夜晚到来;指在夜间发生或到达。
一一(yī yī)的意思:逐个、一个一个地;按顺序、依次。
一何(yī hé)的意思:表示程度或数量之大,常用于修饰形容词或动词。
有素(yǒu sù)的意思:有一定的才能、素质或基础
杖屦(zhàng jù)的意思:指代老年人的步履缓慢,需要拄着拐杖行走。
稚子(zhì zǐ)的意思:稚子指的是幼稚的孩子,也可以用来形容成年人言行幼稚、不成熟。
中路(zhōng lù)的意思:指在两个极端之间找到平衡的道路,也指中立、中庸之道。
- 注释
- 饭罢:吃完饭后。
窥园:来到花园查看。
晴路:晴朗的小路。
忽流水:忽然出现流水。
石子净无尘:石头干净无尘土。
湿如洗:被水打湿如同刚洗过。
元无雨:昨晚并未下雨。
霜消痕:霜化后的痕迹。
稚子:孩子们。
杖屦:拐杖和鞋子。
初心:最初的期待。
惨不喜:感到悲伤而非喜悦。
怅望:惆怅地看。
回顾:回头看。
木蕖:木芙蓉。
霜蕊:带有霜露的花蕊。
- 翻译
- 吃完饭后我来到花园,晴朗的小路忽然流淌着水。
石头干净没有尘土,每一块都被水打湿,像刚洗过一样。
昨晚并没有下雨,霜化后留下的痕迹依然清晰。
孩子们有个约定,拿着拐杖鞋子要和我一起玩耍。
我偶尔独自先走一步,但孩子们迟迟未到。
起初的期待多么快乐,但走到半路却感到悲伤。
我惆怅地走走停停,回头看看也才走了三四步。
行走间遇到木芙蓉盛开,我攀折欣赏那带着霜露的花蕊。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人在园中散步的情景。饭后老人来到园中,发现路上忽然有流水,这是因为夜晚可能下过霜冻,而现在天气转晴,霜冻正在消融。石子因而变得湿润,如同刚被洗过一样。这是一个静谧而生动的画面。
老人独自先行,身后跟着稚子,这些孩子可能是他的孙辈,或是邻里的小孩,他们有着天真烂漫的约束。在行走中,老人偶尔回首,却发现这些稚子还未来到。诗人表达了初衷的快乐,以及当中途遇到不愉快情绪时所感到的惆怅。
诗中的“初心一何乐”可能是指老人原本对这次散步和与孩子们共度时光的期待和喜悦。而“中路惨不喜”则显示了随着时间推移,老人的情绪发生了变化,他可能感到孤独或失望。
诗人继续描述自己在行走中不断回顾,回头次数多达三四次,这种反复的动作传递出一种渴望与期待。最后两句“行逢木蕖开,攀翻嗅霜蕊”描绘了老人在路上遇到开放的蓬草,用手攀折并嗅闻其上的霜冻,这是对自然景物细腻感受的写照。
整首诗通过老人的独白和周遭环境的描述,展现了一种淡泊而又不失深情的人生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