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升师行》
《送升师行》全文
宋 / 黄裳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得道无馀事,游方有几年。

如何幻境,谁与付真筌

初祖昔曾诀,赵州今已仙。

进修方且学,拂荡未须传。

归去南山好,休休更说禅。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初祖(chū zǔ)的意思:指某一种事物的最初祖先或创始人。

得道(dé dào)的意思:指得到真理、道理,也可指达到某种境界或得到某种成就。

方且(fāng qiě)的意思:表示暂且、暂时、暂且如此。

归去(guī qù)的意思:回到原来的地方,返回故乡。

幻境(huàn jìng)的意思:指虚幻的境界或虚假的情境。

进修(jìn xiū)的意思:

[释义]
(动)为了提高政治和业务水平而进一步学习(多指暂时离开职位,参加一定的学习组织)。
[构成]
偏正式:进〔修
[例句]
他去北京大学进修。(作谓语)

南山(nán shān)的意思:指的是南方的山,也可泛指高山。

如何(rú hé)的意思:表示询问或描述做某事的方法或步骤。

休休(xiū xiū)的意思:停止、休息

游方(yóu fāng)的意思:指僧人、道士等出家人四处游历,传教或修行。

赵州(zhào zhōu)的意思:指人们常常以自己的主观意识看待事物,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

真筌(zhēn quán)的意思:真筌是指真实的、纯粹的才能或智慧。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裳所作的《送升师行》。诗中以“得道无馀事”开篇,表达了对修行者追求精神境界的肯定,认为达到道的境界后,世间一切皆可放下,无需过多的物质追求。接着,“游方有几年”则暗示了修行之路的漫长和艰辛。

“如何超幻境,谁与付真筌。”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修行者面对的挑战——如何超越虚幻的世界,找到真正的道路。这里的“幻境”象征着世俗的迷惑与诱惑,“真筌”则是指通向真理的道路或方法。诗人在此提出了一个深奥的问题,即在纷繁复杂的世间如何寻找到指引自己走向真理的正确路径。

“初祖昔曾诀,赵州今已仙。”这里引用了佛教中的典故,初祖指的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赵州则是指赵州从谂禅师,他们都是佛教史上著名的高僧。这两句话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了对前辈高僧智慧与成就的敬仰,同时也暗示了修行者应当学习前人的智慧,以指导自己的修行之路。

“进修方且学,拂荡未须传。”这两句强调了修行的过程是一个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过程,而并非一蹴而就。同时,也提醒读者在修行的过程中,不应急于传播自己的见解,而是要先深入理解并实践。

最后,“归去南山好,休休更说禅。”诗人以自然界的山林为喻,鼓励修行者回归自然,享受宁静的生活,同时也暗示了在修行的道路上,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和谐最为重要。整首诗通过对修行过程的描绘,表达了对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黄裳
朝代:元

猜你喜欢

送李文清之官八番宣慰司幕府·其一

马谙旧路不崎岖,草色新袍是故吾。

山鸟山花总相识,莫将诗句咏娵隅。

(0)

街柳为暴风所折谩赋绝句

妆点官街能几春,经行常羡绿阴匀。

邻翁只怪南风恶,不道年来蠹满身。

(0)

元夜偕二友看水灯

绿鬓相携御软风,珠尘粉雾月朦胧。

水灯浮过南桥去,却被残冰碍□红。

(0)

渔阳·其二

小丑从渠怨忌多,不知和解欲如何。

万几尽有关心处,却办城东热洛河。

(0)

山中逢武当冯尹景仲入京以诗送之

卓午山头树影高,岂期多幸此相遭。

久嗟寒雁迷书问,共讶秋霜点鬓毛。

张绪犹如少年柳,刘郎重看旧时桃。

故人侍直金銮密,应向明时诵拔茅。

(0)

苏伯脩脩撰分院滦阳众仲君实有诗送行读之洒然动人清兴走笔拟之

桑乾居庸南北京,崤山涧水相送迎。

羡君于兹三扈从,怜我不得一经行。

到时文酒度长昼,去日车马奔新晴。

鳌峰清语应见念,使仆鄙吝心中萌。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高崇文 丁立诚 皇甫谧 曾允元 张巡 源乾曜 于志宁 陈瑸 诸葛恪 崔液 徐锴 高力士 欧阳衮 丁宝臣 黄宽 储大文 梁鸿 李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