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燕 台 歌 宋 /司 马 光 万 古 苍 茫 空 盛 衰 ,燕 台 贤 客 姓 名 谁 。君 看 碣 石 岩 中 草 ,宁 似 昭 王 拥 篲 时 。黄 金 散 尽 余 基 没 ,易 水 萧 条 烽 火 飞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苍茫(cāng máng)的意思:形容广阔辽远、无边无际的样子。
烽火(fēng huǒ)的意思:指战争或战乱时期,战火四起,烽烟弥漫的景象。
黄金(huáng jīn)的意思:指黄金这种贵重的金属,也可用来比喻非常宝贵、珍贵的事物。
碣石(jié shí)的意思:指古代用于标记地界的石碑,比喻坚定不移的决心和立场。
客姓(kè xìng)的意思:指客人或外来人家的姓氏。也用来形容人情冷淡,对待客人不热情。
盛衰(shèng shuāi)的意思:形容事物兴盛和衰落的过程。
石岩(shí yán)的意思:指坚硬、坚固的岩石。比喻坚强、顽强不屈。
万古(wàn gǔ)的意思:指永远、永久、万世不变。
萧条(xiāo tiáo)的意思:形容经济不景气、商业低迷或生活困顿。
姓名(xìng míng)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姓和名字,用来表示个人身份。
燕台(yàn tái)的意思:指辽东的燕京和山东的台城,泛指北方和南方。
易水(yì shuǐ)的意思:易水是一个地名,指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条河流。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较量或决斗的地点。
拥彗(yōng huì)的意思:形容人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
- 翻译
- 万古历史沧桑变换,那些燕台的贤能之士如今姓名何处寻?
你看看碣石山中的野草,怎能比得过燕昭王手持扫帚迎接贤才的辉煌时刻?
昔日的黄金财富已散尽,只留下遗迹淹没在尘土中,易水边的景象萧瑟,烽火连天的战争又起
- 注释
- 万古:悠久的历史。
苍茫:广阔而迷茫。
空:徒然。
盛衰:兴盛和衰落。
燕台:古代燕国的高台,常用来代指人才聚集的地方。
贤客:有才能的宾客。
姓名:名字。
碣石: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昌黎县。
岩中草:山岩上的野草。
昭王:燕昭王,战国时期燕国君主,以礼贤下士著名。
拥彗:手持扫帚,表示谦卑迎接贤者。
黄金:象征财富。
没:消失。
易水:古代河流,与荆轲刺秦的故事有关。
萧条:荒凉、冷清。
烽火:古代传递军事信息的烟火。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历史沧桑、物是人非的意境,通过对古燕台遗址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于过往繁华与现今荒凉的感慨。"万古苍茫空盛衰"一句直接点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更迭,"燕台贤客姓名谁"则是对过去英雄人物的追问,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怀念。
"君看碣石岩中草"这句通过自然景物——岩中的草,引出了下文,"宁似昭王拥彗时"则将现在的荒凉与古代昭王的繁华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历史的无限赞叹和现实的深深感慨。
"黄金散尽馀基没"一句强调了物质财富的消逝和宫殿建筑的毁坏,"易水萧条烽火飞"则通过易水的萧瑟声响和烽火的频繁,展现了战争连绵不绝的历史场景。
整首诗语言古朴而富有意境,情感深沉而又不失苍凉。诗人通过对燕台遗址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变迁和时代更替的深刻体会,是一首集怀旧与历史思考于一身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挽少师相国李公
望表公师位,身兼将相权。
三朝更出入,一德奉周旋。
盍为苍生起,曾扶大厦颠。
何知老宾客,拥篲扫新阡。
挽李仲辅三首
画省何心入,轺车随分行。
急难频太息,交友旧驰声。
素月堕江影,白鸡悲夜鸣。
绣衣无复出,部曲把铭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