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光群入夜,报节独先秋。
贴苇明还灭,因风动欲浮。
扁舟(piān zhōu)的意思:指小巧轻便的船只,也用来比喻身世低微或贫寒的人。
不须(bù xū)的意思:不必,不需要
灯毬(dēng qiú)的意思:灯毬是指古代一种用竹篾编织成的灯笼,形状像毬球。这个成语比喻事物形状圆满,也用来形容人的容貌美丽。
点点(diǎn diǎn)的意思:指数量极少、微不足道。
风动(fēng dòng)的意思:形容风势强劲,动力雄厚。
夹岸(jiā àn)的意思:指两岸的河道或海峡非常狭窄,形成犹如被夹住的状况。
蜡烛(là zhú)的意思:比喻自我牺牲,为他人照明或服务。
入夜(rù yè)的意思:指太阳下山,天黑的时候。
散灯(sàn dēng)的意思:指明灯熄灭,表示人去灯灭,形容场面冷清,人事已去。
萤点(yíng diǎn)的意思:指微小的光亮或希望。
此诗描绘了一幅月下泛舟,萤火虫点缀夜空的宁静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萤火虫在夜晚的独特魅力。
首句“载月泛扁舟”,开篇即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月光与小舟相映成趣,为整幅画面奠定了基调。接着,“飞萤点点流”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萤火虫在夜空中闪烁的情景,仿佛是点点星光落入人间,增添了夜晚的神秘与美丽。
“飘光群入夜,报节独先秋”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萤火虫的形象。群萤在夜色中飘忽不定,似乎在向人们报告着秋天的到来,赋予了萤火虫以季节的象征意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敏锐的感受力。
“贴苇明还灭,因风动欲浮”则通过动态的描写,展现了萤火虫与环境的互动。它们时而贴近芦苇,时而又随风飘动,既表现了萤火虫的生命活力,也暗示了自然界中生命的短暂与变化无常。
最后,“不须添蜡烛,夹岸散灯毬”一句,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收尾。诗人巧妙地将萤火虫与传统节日中的灯球相提并论,不仅体现了萤火虫的观赏价值,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萤火虫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感慨。
只趁重阳选菊栽,当栏殊不及时开。
风霜日紧犹何待,甚得迎春见识来。
轻舟留滞已春残,携手栖栖田野间。
尽日东风吹百草,有时双鹭下前湾。
古为少见如君困,世上应无似我闲。
抖擞尘襟莫回首,谤书终不到溪山。
虚堂吏事稀,吟卧欲忘机。
窗静蜂迷出,帘轻燕误飞。
烦心倾晚簟,倦体快风衣。
更想霜云外,同君看翠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