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肃(bù sù)的意思:不庄重、不严肃
惨目(cǎn mù)的意思:形容景象悲惨、凄凉。
出宰(chū zǎi)的意思:出外担任官职或做事。
芳躅(fāng zhú)的意思:形容花朵盛开的美景。
奉令(fèng lìng)的意思:遵守命令,听从指示
瑰望(guī wàng)的意思:形容美好而难得的希望或愿望。
含嚬(hán pín)的意思:含嚬指含怒不发,咬牙忍气,形容怒气压抑或忍受委屈。
激愤(jī fèn)的意思:形容愤怒到极点,激动得无法自控。
溅血(jiàn xuè)的意思:比喻战斗或斗争中流血牺牲。
茂绩(mào jì)的意思:指丰富的成就和出色的业绩。
名区(míng qū)的意思:指声名显赫的地方或区域。
前驱(qián qū)的意思:前驱指的是前面引领或开创道路的人或事物,也可以指前人的先驱或开创者。
伤心(shāng xīn)的意思:心情受到伤害或痛苦。
神牧(shén mù)的意思:神奇的牧羊人,比喻出色的领导者或管理者。
盛族(shèng zú)的意思:指家族繁荣昌盛,世代有成。
硕儒(shuò rú)的意思:指学问渊博、才华出众的学者。
肃穆(sù mù)的意思:庄重肃穆,严肃庄重。
巷哭(xiàng kū)的意思:形容凄凉悲伤的情景。
街号巷哭(jiē hào xiàng kū)的意思:形容灾难或悲伤极其深重,整个街道、房号和巷口都充满了哀号声。
伤心惨目(shāng xīn cǎn mù)的意思:形容场面或景象十分悲惨,令人心生悲伤。
- 鉴赏
这首挽诗《挽乡前辈理斋常公殉节集古》由清代诗人王柱所作,表达了对殉节乡前辈理斋常公的深切哀悼与崇敬之情。诗中描绘了常公作为地方长官时的德行与功绩,以及他因坚持正义而牺牲的壮烈情景。
首句“瑰望硕儒,为郡盛族”赞美常公不仅学识渊博,且是地方的显赫家族,奠定其高尚人格的基础。接着“出宰名区,实继芳躅”指出常公出任要职,继承并发扬了前任的优秀传统,展现了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和道德风范。
“奉令前驱,罔不肃穆”描述常公执行命令时的严谨态度,表现了他的忠诚与自律。“莫测其端,情隘辞蹙”则暗示常公在面对复杂局势时的深思熟虑与言辞的凝重,体现了他的智慧与决断力。
“以死殉之,公归不复”直接点明常公因坚持正义而牺牲的事实,表达了对这一壮举的敬仰与惋惜。“激愤含嚬,伤心惨目”描绘了人们在得知常公牺牲后的悲痛与震惊,形象地展示了事件的影响力。
“溅血沾衣,街号巷哭”进一步渲染了哀悼的氛围,通过具体的细节如鲜血、哭泣声,增强了情感的冲击力。“茂绩维嘉,今称神牧”最后总结常公的功绩卓著,被后人铭记,如同神一般的领导者。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常公生平事迹的回顾与殉节情景的描绘,既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也颂扬了其高尚的品德与伟大的牺牲精神,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忠义、正义的崇尚与追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金缕曲.壬戌二月十九日,题碧梧姊癸丑岁画梅
重检东风笔。记当年、晴窗呵冻,木香书室。
三载羁人罗浮梦,谁问南枝消息。
但泪眼、酸心频拭。
悔把江城三弄引,竟匆匆、吹入阳关笛。
回首处,今非昔。故园又近黄梅节。
料愁多、画盆慵理,粉痕狼籍。
客舍脆圆还荐酒,却忆晓寒妆额。
怕憔悴、旧时颜色。
若向孤山还放艇,念天涯、展卷遥相忆。
思折取,寄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