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子融和答三首再用韵赋一绝以谢》
《子融和答三首再用韵赋一绝以谢》全文
宋 / 陈文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登楼触目诗料,难写风烟笔端

不但绿阴晴后好,亦便山色中看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笔端(bǐ duān)的意思:指写作、创作的能力或水平。

不但(bù dàn)的意思:表示不仅仅如此,除了某种情况之外,还有其他情况。

触目(chù mù)的意思:形容景象或事物引人注目、令人震撼。

登楼(dēng lóu)的意思:指登上高楼或高山,从高处俯瞰,观察远景。

风烟(fēng yān)的意思:指战争、动乱中的烽烟和战火。

山色(shān sè)的意思:山的景色、山的颜色

诗料(shī liào)的意思:诗料是一个形容诗歌或文章的素材或材料的词语。用来形容文章或诗歌的内容丰富、充实,可以引发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阴晴(yīn qíng)的意思:指天空阴沉或晴朗的变化。也用来形容人的情绪或境况时好时坏。

中看(zhōng kàn)的意思:形容程度不高,只是尚可。

注释
登楼:登上高处的楼台。
触目:映入眼帘。
皆:都。
诗料:创作诗歌的灵感。
难写:难以用文字表达。
风烟:指自然景象中的云雾。
尽笔端:完全用笔墨表现。
不但:不仅。
绿阴:绿树成荫。
晴后好:晴天时更显得美好。
亦便:同样。
山色:山景。
雨中看:在雨中欣赏。
翻译
登上高楼,眼前的景象都是诗的素材,
却难以用笔尖完全描绘出那风烟迷蒙的景色。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文蔚的《子融和答三首再用韵赋一绝以谢》中的第四句。诗人通过登楼远望,感叹眼前的景致宛如诗画素材,丰富多彩,难以尽数描绘。他强调无论是晴天时的绿树阴浓,还是雨中的山色朦胧,都各有其独特的韵味,值得入诗入画。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与赞美,以及对诗歌创作的热情。整句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宋诗崇尚自然、注重意境的特点。

作者介绍
陈文蔚

陈文蔚
朝代:宋

陈文蔚(约公元1210年前后在世)字才卿,上饶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泰初前后在世。师事朱熹。尝举进士。庆元中,(1198)馆于朱熹家,课其诸孙。又讲读铅山。端平二年,(1235)都省言其所作尚书类编,有益治道,诏补迪功郎。学者称克斋先生。文蔚著有克斋集十七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猜你喜欢

寄育王贤上人

于今祇老身,从昔少埃尘。

失蜀年为客,居山石作邻。

南游宗竺法,西语问巴人。

开户藤花落,多浮茗碗春。

(0)

江上别友

相看仍恸哭,欲学晋诸贤。

戍近风鸣柝,江空雨送船。

朔云侵别色,南雪忆归年。

拟共锄青朮,无为俗事牵。

(0)

古钗叹

刑徒鬼火去飘忽,息妇堆前殡齐发。

白烟泪湿樵叟来,拾得慈献陵中发。

青长七尺光照地,发下宛转金钗二。

持归薰沐置高堂,包裹恐为神所将。

妻儿朝拜复莫拜,冉冉卧病不得瘥。

省知天物厌凡庸,夜送白龙潭水中。

扣头却顾祈免死,永入幽宫伴龙子。

(0)

逢翁舜咨

相逢浑不觉,祗似宛陵贫。

袅袅花骄客,潇潇雨净春。

借书消茗困,索句写梅真。

此去青云上,知君有几人。

(0)

感物二首·其二

鱼目出泥沙,空村百金珍。

豫章值拥辏,细细供蒸薪。

论材何必多,适用即能神。

托交何必深,寡求永相亲。

鲍叔拙羁鲁,张生穷厄陈。

茫然扳援际,岂意出风尘。

(0)

大名元复初郎中携示感遇五言八章次韵并陈东平曹子贞编修蓟丘曹克明·其四

流光如急水,一去难复再。

归来坐虚室,始觉身安泰。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沈传师 李渤 吕端 魏杞 胡则 叶衡 许询 彭启丰 郑谦 刘统勋 徐贤妃 吕公著 萧翼 任华 伯夷 崔旭 张建封 陈敬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